内容简介
在此学术大繁荣时代,学科的发展已然走向精深、专门之体系。《细读》希望御此东风,在科学宏大话语中守望美好的文学梦想和浪漫的文化情怀,坚持文本阐释和文学批评的精致敏锐,坚守文学本位和人文关怀立场,以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打破学科壁垒,在自由交流中回望人类深远伟大的心灵历程和精深家园,在娓娓交谈中书写我们的智慧、情怀和担当。本书分为五部分:一是“扺掌谈戏”;二是“共读红楼”;三是“文心细品”;四是“书影心声”;五是“短笛横吹”;六是"广角镜头";七是"藤山有约"。作者用“细读”“细品”法深入到各类文本的内部,寻找一个可探讨的脉络,确立一个新颖的观点,写出深入浅出的文章,让人觉得个中滋味有看头有想头。这便是作者倡导的一种态度,一种凝视的态度,一种宁静的沉思,一种深究的好奇心,一种娓娓道来的表达方式。全书行文流水,可读性强。书籍特色
时令近秋,蛩鸣声中奉上今年的《细读》春夏卷,此中有我们精耕细作之诚挚,亦见我们对春华秋实之憧憬。一如既往,文质彬彬依然是本辑《细读》的追求。
抵掌谈戏 ,由林婷教授主持邀约的五位作者,虽然年龄各异,但对戏剧艺术的钟情与体悟,则是一脉相承。
共读红楼 ,包含了四篇细读《红楼梦》的精致小品,出自四位红学闺秀的纤纤素手。如此相得益彰,即使未曾开卷,其中的诗情画意已荡漾眼前。
文心细品 书影心声 广角镜头 ,既有名家之作,又有新锐之见。解读文学、电影、书法和文化,各擅胜场,异彩纷呈。
短笛横吹 ,有意化用这个出自《牧童》古诗的典故,不仅是因为这组文章解读儿童文学作品,更重要的是,读毕掩卷,仍觉余音袅袅,涵咏不已。
藤山有约 是在福建师范大学召开的两次学术会议的传真: 当代文艺批评高端论坛 讨论如何重建当代文艺批评的中国话语体系; 中国古代诗体、诗学和诗歌史新视野研讨会 展现了当前学界对古代诗歌研究前沿问题的思考。这组信息量高度浓缩的文章,体现了本辑对当前学术研究的新材料、新观点、新方法的关注。 时令近秋,蛩鸣声中奉上今年的《细读》春夏卷,此中有我们精耕细作之诚挚,亦见我们对春华秋实之憧憬。
一如既往,文质彬彬依然是本辑《细读》的追求。
抵掌谈戏 ,由林婷教授主持邀约的五位作者,虽然年龄各异,但对戏剧艺术的钟情与体悟,则是一脉相承。
共读红楼 ,包含了四篇细读《红楼梦》的精致小品,出自四位红学闺秀的纤纤素手。如此相得益彰,即使未曾开卷,其中的诗情画意已荡漾眼前。
文心细品 书影心声 广角镜头 ,既有名家之作,又有新锐之见。解读文学、电影、书法和文化,各擅胜场,异彩纷呈。
短笛横吹 ,有意化用这个出自《牧童》古诗的典故,不仅是因为这组文章解读儿童文学作品,更重要的是,读毕掩卷,仍觉余音袅袅,涵咏不已。
藤山有约 是在福建师范大学召开的两次学术会议的传真: 当代文艺批评高端论坛 讨论如何重建当代文艺批评的中国话语体系; 中国古代诗体、诗学和诗歌史新视野研讨会 展现了当前学界对古代诗歌研究前沿问题的思考。这组信息量高度浓缩的文章,体现了本辑对当前学术研究的新材料、新观点、新方法的关注。
《细读》并不追求惊鸿一瞥的诧异,也不追求洪钟大吕的震撼。《细读》创办的初衷是,为学术,为艺术,为心灵寻找一个诗意栖息的小小驿站,寂寞也罢,喧嚣也罢,为的是在你来我往的切磋和交流之中,澄明性灵,激励文心,从此整装再发。因此,我们更愿意把 细读 看成是一种态度,其中有凝视与回眸,有宁静的沉思,深究的好奇,而一切都流转于娓娓道来的表达方式。我的朋友,在你再次向思想的远方前行之际,我愿紧握你的手,让这份初心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