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走向世界丛书》是20世纪80年代*有影响力的一套湘版图书,它的出版在当时的出版界、文化界以及广大读者中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曾任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组长的李一氓说它是“出版界的一巨大业绩”,又说“这确实是我近年来所见到的整理古文献中*富有思想性、科学性和创造性的一套丛书”。对于这套丛书以及它的主编钟叔河所做的工作,钱钟书的评价是:“叔河同志正确地识别了这部分史料的重要,唤起了读者的注意,而且采访发掘,找了极有价值而久被湮没的著作,辑成《走向世界丛书》,给研究者以便利,这是很大的劳绩。” 丛书主编钟叔河先生,从1956年起,即着手搜集和研究旅行西方的中国知识分子的记述,并于80年代择其尤要者数十种,整理汇编,陆续推出,即为岳麓书社出版的《走向世界丛书》(英译from east to west,chinese travellers before 1911)。《走向世界丛书》专收1840至1911年间中国人到欧美日本通商、留学、出使、游历和考察等所留下的日记、笔记和游记,当时出版的**辑计三十六种,十大巨册。该套丛书所收是鸦片战争失败后,一些具有先进思想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亲往西方进行接触和交流的记录。这些记录是近代中国人睁眼展望现代文明的**次,是中国人开始走向世界的早期脚印。从此以后,封建统治者闭关锁国的状态才开始慢慢打破,人们才开始渐渐打开眼界,走向世界。而上世纪80 年代,正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开放的中国人,再一次开始了“走向世界”的征途,《走向世界丛书》的出版可谓正当其时,因此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书籍特色
二十多年过去了,该套丛书久已售缺,坊间极为罕见,不少想阅读利用这些著作的读者苦于难觅,岳麓书社《走向世界丛书》修订本:《走向世界丛书》(共10册)(第1辑)(修订珍藏本)的问世,可谓恰逢其时,深得人心。今天我们修订重印这套书,除了它本身固有的学术价值与文史趣味,更因为它具有十分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2008年,是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三十周年,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举行的三十周年,更是解放思想的三十周年,改革开放的三十周年。这是不平凡的三十年。三十年间,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经济在迅猛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我们正在经历一场空前的全球化浪潮,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进一步走向世界,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趋势。作者简介
罗森,广东人,1854年自香港随美国柏利(Perry)舰队到琉球及日本,其《日本日记》原载香港《遐迩贯珍》月刊1854年第11、12号及1855年第1号。斌椿(1804—?),汉军正白旗人,经总税务司赫德(Robert Hart)延请办理文案,1866年因赫德建议,由清政府派遣,率同文馆学生赴欧洲游历,凡五阅月,著《乘槎笔记》及诗集《海国胜游草》、《天外归帆草》。
志刚,旗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1868—1870年期间以办理中外交涉事务大臣身份,参加蒲安臣(Anson Burlingama)使团,出使欧美各国,有《初使泰西记》。
张德彝(1847—1918),汉军镶黄旗人,同文馆学生。1862年以同文馆英文班学生随斌椿游历欧洲,有《航海述奇》;1868年至1870年随志刚出使欧美,有《再述奇》,今名《欧美环游记》;1871年随崇厚赴法为天津教案谢罪,任翻译,1871年3月曾目击巴黎公社起义,有详细记载,原名《三述奇》,今名《随使法国记》,8月末离法往英美游览,年底回国;1876年随郭嵩焘使英任翻译,1878年奉调随崇厚赴俄谈判,有《四述奇》,即《随使英俄记》。1880年春销差回国。一生写有七部海外“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