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是明代遗民曾异撰的代表作,包括《纺授堂集》、《纺授堂二集》和《纺授堂诗文集》三种,前两种均为诗集,后一种为各体文集。其母作女红而课之读,故堂名 纺授堂 。由于作者自视为明朝臣子,而对清朝保持了敌视和贬斥态度,书中多次将满洲视为 虏 ,乾隆年间被列为禁书。书中对明清之际的社会、政治、时局和士林均有所涉及,既是研究改朝换代之际历史实相的重要史料,也是研究福建地方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此外,本书经李伟国先生(上海人民出版社总编、中国辞书学会顾问、上海史学会副会长等)全文审读。书籍特色
本书是研究明遗民曾异撰生平学行及福建地方历史的重要文献。《纺授堂集》八卷,卷首一卷。卷首分载李世熊、潘曾鈜二序。辑录四言乐府、五言古、七言古、五言律、七言律、絶句、排律等诸体之诗七百余首。《纺授堂二集》十卷,辑录诸体诗六百四十余首,其中卷十 诗余 部分,则载《长相思》、《满庭芳》、《如梦令》、《一剪梅》等词七首。《纺授堂文集》八卷,卷末有异撰孙曾天采跋语,辑录序、跋、记、策、札、牍、铭、偈等诸体之文百余篇,涉猎广泛,文辞古雅,既记载了明末福建泉州诸多史实,且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泉州文库》
2005年3月,中共泉州市委、泉州市政府决定将地方文献丛书出版工作列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一项文化工程。翌年,正式成立 泉州地方典籍《泉州文库》整理出版委员会 ,着手对分散庋藏于全国各大图书馆及民间的古籍进行调查搜集,整理出《泉州文库备考书目》二百六十七家六百一十四种,以后又陆续检索出遗漏书目近百家一百八十余种。经过省内外专家学者多次论证,*后筛选出一百五十部二百五十余种著作,组成一套有一定规模、自成体系、比较完整,可以概括泉人著作风貌、反映泉州千余年文化发展脉络的地方文献丛书,取名《泉州文库》。本书是研究明遗民曾异撰生平学行及福建地方历史的重要文献。《纺授堂集》八卷,卷首一卷。卷首分载李世熊、潘曾鈜二序。辑录四言乐府、五言古、七言古、五言律、七言律、絶句、排律等诸体之诗七百余首。《纺授堂二集》十卷,辑录诸体诗六百四十余首,其中卷十 诗余 部分,则载《长相思》、《满庭芳》、《如梦令》、《一剪梅》等词七首。《纺授堂文集》八卷,卷末有异撰孙曾天采跋语,辑录序、跋、记、策、札、牍、铭、偈等诸体之文百余篇,涉猎广泛,文辞古雅,既记载了明末福建泉州诸多史实,且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泉州文库》 2005年3月,中共泉州市委、泉州市政府决定将地方文献丛书出版工作列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一项文化工程。翌年,正式成立 泉州地方典籍《泉州文库》整理出版委员会 ,着手对分散庋藏于全国各大图书馆及民间的古籍进行调查搜集,整理出《泉州文库备考书目》二百六十七家六百一十四种,以后又陆续检索出遗漏书目近百家一百八十余种。经过省内外专家学者多次论证,*后筛选出一百五十部二百五十余种著作,组成一套有一定规模、自成体系、比较完整,可以概括泉人著作风貌、反映泉州千余年文化发展脉络的地方文献丛书,取名《泉州文库》。《泉州文库》始唐迄清,原著点校,收录标准着眼于学术性、科学性、文学性、地域性、原创性、权威性,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和著名历史人物的代表作优先。所录著作涵盖泉州各县(市、区),包括金门县及历史上泉州府属同安县,曾在泉州任职、寄寓、活动过的非泉籍人氏的作品,则取其内容与泉州密切相关的专门著作。文库采用繁体字横排印刷,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哲学、宗教、军事、语言文字、文化教育、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领域,其中不乏孤稀珍罕旧椠秘籍,堪称温陵文献之帜志。另外,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学者饶宗颐先生特为本丛书题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