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乐器种类和历史

相传夏代已有鼍鼓(亦作“鼓”)。此类乐器相传甚为久远,《诗经·大雅·灵台》即有“鼍鼓逢逢”的诗句。这是种用鳄鱼皮制作的鼓类乐鼓。今山西襄汾陶寺夏文化遗址留存有木腔鼍鼓残形,从文物上提供了证明。

夏禹时代已有铜铸钟。据《孟子·尽心下》载,孟子与其学生高子都曾见过夏禹时的铜钟,并就钟的磨损说明被使用的程度。考古上,今人于河南登封告城镇王城岗文化遗址发现有青铜器残片,说明夏代已是青铜器发展的滥觞期,这使得有关夏钟史料的可信程度大大提高。

河南安阳商墓发现有木腔蟒皮鼓的痕迹。今存有作为明器的铜质鼓,其形与商代甲骨文中鼓字形状酷似。

山西夏县东下冯与襄汾陶寺夏文化遗址出土有石磬,距今约四千年。河南安阳武官村殷墓出土的商代虎纹大石磬,用大理石研制而成。此单体特磬音高约为#C1,具铜钟似的清亮音色。商代编磬多为三枚一组,初步构成旋律性乐器。今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三枚一组的商代编磬,其音高为 bb2、C3be3 商代编钟亦以三枚成组为多见,今有存留。

商代的陶埙形制趋于稳定,达到陶埙发展的完善阶段,其音孔增多。表现性能增强。其中五音孔埙已能基本完成一个八度内半音级进的吹奏。据测音,商埙中“宫、角、徵、羽”的音列、音阶结构突出。

周代的乐器见于记载的有近七十种。仅《诗经》中提到的乐器名称就有
二十九种。从《诗经》中看,西周用于祭祀乐歌的乐器,主要为编种、编磬、悬鼓、鞉、枧、圉(敔)及排箫、管等击乐器与管乐器;用于宴饮乐歌的,除钟、鼓、埙、篪等乐器外,琴瑟类弹弦乐器较为常用。

由于乐器种类的增多,周代出现了据乐器制作质料分类的“八音”分类法,即:金(钟、铙);石(磬);丝(琴、瑟);竹(箫、管);匏(笙、竽);土(埙、缶);革(鼓);木(枧、敔)后人以“八音”作为各类乐器乃至音乐的统称。据《国语·周语》所载,说明这种分类法至迟在公元前六世纪中期已出现。两周时期乐器的制作、设计已具一定规格,形制稳定。西周的编钟、编磬较商代有很大进步,编列上形成八件成组合套的系列。编钟的每一钟其隧部音与鼓部音形成较稳定的三度音程。编钟乐学设计上“羽——宫——角——徵”的四声结构被确立。

为您推荐

民族民间音乐与流行音乐的概念和特征、历史概况及现状

  (一)民族民间音乐与流行音乐的概念和特征   民族民间音乐是传统音乐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源于劳动人民的真实生活。它又称民间歌谣、民俗音乐、民间短篇诗歌等,简称民谣、民歌、民乐或民曲,是指在民间形成并..

伴奏音乐、乐器

  伴奏存在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烘托氛围,让表演者能够尽快进入情绪,进行表演。??然也有在过场中插入的一些演奏,这些都知识“过门”。当表演者到气口进行换气时,伴奏还能够弥补这一空缺。在两个段落之间,还能够通过伴奏的..

敲打乐器,了解声音传播

  由于幼儿年龄小、注意时间短、认知能力较弱,如果单纯采用说教形式传授知识,教学效果基本无从谈起。因此,可以借助乐器开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引导幼儿独立思考,然后让幼儿总结自己观察和思考的结论,这..

历史

简述河南民间音乐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考古学研究结果证明,河南民间音乐萌芽可以推至“新石器时代”,假如单从河南舞阳贾湖出土的“骨笛”(古老乐器)推断的话,河南民间音乐已经流传了大约有8000年历史。这些扎根于中原人民丰富的生活,辛勤的劳作活动的民间文..

民族器乐的历史进程

  我国早期的乐器是由人们生产劳动时所使用的生产工具慢慢发展演变的。最初他们是利用手中的生产工具石块、土块、兽皮等作为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敲打乐器。在打到食物和狩猎之后,会用这些敲打乐器集体歌舞伴唱表示祝..

民族乐器元素在流行音乐中的运用

  我国对于乐器的创造要追溯到远古时期,后经殷商的进一步创造而得到发展,和这些各具特色的乐器一起流传下来的便是不同的演奏形式。在社会发展的今天,不应该一味的只去追求西方的音乐,而是应该将目光放在民族乐器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