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撰成集的乐歌

1)最早的乐歌总集——《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在古代是入乐演唱的诗篇,故称“歌诗”。《诗经》收有自西周初到春秋中叶的约五百多年的入乐诗歌三百零五篇。其各篇写作年代难以一一考据,若从其形式,内容的特点分析看,《周颂》、《大雅》大部是西周前期的作品;《大雅》小部,《小雅》大部是西周末年的作品;而《国风》的时代比《雅》、《颂》难以确定,因为民歌原型在口头的流传往往时间很长。《诗经》的完成,当有一个采录、合乐、删订以及统一修改的过程。

《诗经》的编成,是周宫廷乐宫“采诗”制的产物。民间歌谣经采诗乐宫或编删者的文字雅译,消除方言歧义,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变原貌。其诗作来源范围广,时间跨度长,然其间押韵范围始终一致,显然是加工所致。诗乐在春秋时期亦于社会音乐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同样有改编或被整理的可能
性。孔子称“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论语》)估计是指的对诗乐中《雅》、《颂》部分的整理。

《诗经》有风;雅(大雅、小雅);颂三部分。“风”,大多来自民俗生活中的风歌谣曲。十五国风中,在表现男女恋情方面又以“郑风”最为直率。“雅”多是宴饮中所用文人乐歌。“颂”多是祭祀乐歌。由现存《诗经》乐歌的歌词看,其曲体结构基本上是在分节歌形式的基础上,通过加上叠句、引子、换头、尾声等手法构成各类曲体结构。

2)祭祀乐舞的组歌——《九歌》

楚辞中的《九歌》是楚诗人屈原流放途中,依据湘水、沅水一带民间祭神仪式中所用古老乐歌体裁而创作的祭神乐舞辞。《九歌》共十一篇:(1)《东皇太一》(天神。迎神乐歌);(2)《云中君》(云神);(3)《湘君》(湘水神);(4)《湘夫人》(湘水女神);(5)《大司乐》(司寿夭的男神);(6)《少司命》(司寿夭的女神);(7)《东君》(太阳神);(8)《河伯》(黄河神);(9)《山鬼》(女性山鬼);(10)《国觞》(祭祀楚阵亡将士);《礼魂》(送神乐歌)。

关于《九歌》的音乐形式,从歌词看,其中描写有弹瑟叩钟,鸣篪吹竿,扬枹拊鼓的器乐演奏,以及疏缓安歌等乐舞场面。其所唱乐歌,采用的是在楚方言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句子长短参差,形式较自由,多用五言镶嵌一“兮”字的诗体。乐歌中使用的乐器包括:钟、鼓、竿、篪、参差(排箫)、瑟。

为您推荐

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美学思想

1)孔子(公元前 551~479 年)音乐审美的评价标准——“尽善”、“尽 美” 孔子在乐的审美上首次区分了内容美与形式美,并要求两者的统一。孔子称“《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春秋战国的乐器与乐律

1)曾侯乙墓出土乐器 1978 年在湖北随县发掘的战国早期墓葬曾侯乙墓出土乐器,集中反映了这一时期乐器学、乐律学的杰出成就。这批出土音乐文物包括有编钟、编磬、鼓、琴、瑟、笙..

秦代乐府音乐

1)乐府机构的产生与发展 “乐府”作为宫廷音乐机构的设置,在秦代便已开始,它在文化管理上 适应国政的大一统需要。汉袭秦制,乐府机构在汉武帝时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以..

秦代乐器介绍

秦代乐律学概述

1)京房六十律 西汉律学家京房(公元前 77—37 年)提出六十律的律制,是想突破十二律制的限定,将三分损益法连续推演至六十律,以此解决前人三分损益计算中黄钟不能还原的难题。..

音乐美学论著——《乐记》

《礼记·乐记》成书于西汉。它作为先秦以来儒家音乐思想的总结与发展,汲取了前人的思想资料,通过编纂成集的方式,形成自身较完整的音乐思想体系。《乐记》作为古代音乐美学思..

魏晋南北朝清商乐

清商乐由相和歌发展而来,作为秦汉音乐的“余脉”,其发展大致经过三个阶段: ①曹魏始设“清商署”,其前承汉之“相和三调”。西晋仍设“清商署”,荀勗掌乐事,作清商三调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