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早的乐歌总集——《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在古代是入乐演唱的诗篇,故称“歌诗”。《诗经》收有自西周初到春秋中叶的约五百多年的入乐诗歌三百零五篇。其各篇写作年代难以一一考据,若从其形式,内容的特点分析看,《周颂》、《大雅》大部是西周前期的作品;《大雅》小部,《小雅》大部是西周末年的作品;而《国风》的时代比《雅》、《颂》难以确定,因为民歌原型在口头的流传往往时间很长。《诗经》的完成,当有一个采录、合乐、删订以及统一修改的过程。
《诗经》的编成,是周宫廷乐宫“采诗”制的产物。民间歌谣经采诗乐宫或编删者的文字雅译,消除方言歧义,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变原貌。其诗作来源范围广,时间跨度长,然其间押韵范围始终一致,显然是加工所致。诗乐在春秋时期亦于社会音乐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同样有改编或被整理的可能
性。孔子称“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论语》)估计是指的对诗乐中《雅》、《颂》部分的整理。
《诗经》有风;雅(大雅、小雅);颂三部分。“风”,大多来自民俗生活中的风歌谣曲。十五国风中,在表现男女恋情方面又以“郑风”最为直率。“雅”多是宴饮中所用文人乐歌。“颂”多是祭祀乐歌。由现存《诗经》乐歌的歌词看,其曲体结构基本上是在分节歌形式的基础上,通过加上叠句、引子、换头、尾声等手法构成各类曲体结构。
2)祭祀乐舞的组歌——《九歌》
楚辞中的《九歌》是楚诗人屈原流放途中,依据湘水、沅水一带民间祭神仪式中所用古老乐歌体裁而创作的祭神乐舞辞。《九歌》共十一篇:(1)《东皇太一》(天神。迎神乐歌);(2)《云中君》(云神);(3)《湘君》(湘水神);(4)《湘夫人》(湘水女神);(5)《大司乐》(司寿夭的男神);(6)《少司命》(司寿夭的女神);(7)《东君》(太阳神);(8)《河伯》(黄河神);(9)《山鬼》(女性山鬼);(10)《国觞》(祭祀楚阵亡将士);《礼魂》(送神乐歌)。
关于《九歌》的音乐形式,从歌词看,其中描写有弹瑟叩钟,鸣篪吹竿,扬枹拊鼓的器乐演奏,以及疏缓安歌等乐舞场面。其所唱乐歌,采用的是在楚方言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句子长短参差,形式较自由,多用五言镶嵌一“兮”字的诗体。乐歌中使用的乐器包括:钟、鼓、竿、篪、参差(排箫)、瑟。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