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杂剧和南戏

我国戏曲的发展至宋代已趋于成熟。宋代戏曲从南北声腔及表演形式特点可分北杂剧与南戏,北杂剧又可据其表演形式特点分为滑稽戏类型与歌舞
戏类型的杂剧。

滑稽戏类型的杂剧是一种以滑稽、谐谑、讽谏为主的雏型戏剧,其戏剧表演成份多。宋以前的“参军戏”属此类形式。据《都城纪胜》载,这类杂剧有五种角色:末泥、引戏、副净、副末、孤。伴奏人员称“把色”,估计所用乐器有笛、鼓、板。音调可能有出自歌舞大曲的成份(“吹曲破”)。其结构分“艳段”与“正杂剧”,通名为“二段”。另还有可独立演出的“散段”。金院本杂剧所谓“五花弄”即是杂剧五种角色的统称。

歌舞戏类型杂剧的前源可提到唐歌舞戏,但其戏剧程度更甚。这类杂剧形式从《武林旧事》所录剧目看,都是以故事情节的演唱为主线的形式,音乐来源包括歌舞大曲、诸宫调及词调音乐各种类型的曲调。这类杂剧与滑稽戏类型杂剧反映的是戏曲成熟过程中杂剧发展的多类型阶段。

南戏在宋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它最初萌生于南方民间,为“村坊小曲”类的歌舞小戏,亦称“杂剧”。为别于一般杂剧,又据其产生、流行地而称“温洲杂剧”、“永嘉杂剧”。一般认为《张协状元》为现存最早的南戏剧本。

为您推荐

乐器与器乐作品

宋代宫廷乐队基本沿承唐制,主要乐器有觱篥、龙笛、笙、箫、埙、篪、琵琶、箜篌、筝、嵇琴、方响,杖鼓、大鼓、羯鼓等。值得注意的是拉弦乐器开始占有重要地位,如教坊乐队中..

音乐理论

1)音乐思想 欧阳修(1107~1072 年)谈琴乐审美,认为无论是纯古淡泊的意绪,还是幽深思远、忧患怨刺乃至悲愁感愤的情感,都能以平和的琴声或表现其平和心境,或疏导郁结、抒发忱..

元曲杂剧

元杂剧是元代带有浓厚地域性特点的戏曲艺术形式,属“北曲”声腔系统。元杂剧的兴盛有多种社会原因,就其艺术形式的前承关系讲,宋金时期民间流行的杂剧院本以及诸宫调等说唱..

元曲散曲

元曲南戏

南戏最初产生时,具有民间歌舞小戏的表演特色,也汲取有宋杂剧插科打浑的滑稽表演等形式,这在南戏早期剧本《张协状元》中表现较明显。这种特点在元代仍保存着。南戏的演唱方..

元曲乐器与器乐曲

元代新出的乐器有火不思、卡龙、兴隆笙。火不思是土耳其语“qobuz”的音译,原义为弦乐器通称,估计是从中西细亚经西域传入。卡龙元人记载 作“七十二弦琵琶”,是蒙古人西征从..

元曲声乐理论著作《唱论》

《唱论》是元人燕南芝庵关于声乐演唱理论的一部论著。它的产生同元戏曲演唱经验的总结有关。《唱论》中关于歌唱理论问题的论述涉及面广。作者重视歌唱艺术中的风格、节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