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南戏

南戏最初产生时,具有民间歌舞小戏的表演特色,也汲取有宋杂剧插科打浑的滑稽表演等形式,这在南戏早期剧本《张协状元》中表现较明显。这种特点在元代仍保存着。南戏的演唱方式不似北方杂剧常由一个主要角色主唱,而是登场各行当脚色皆能演唱,甚至有独唱、对唱、轮唱、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其角色基本有七种:生、旦、净、丑、外、末、贴。南戏音乐形式较自由,不受北杂剧一折一宫的限制,而是一出戏多种宫调,随时可转换宫调。其套曲也不限一人演唱,甚至一个曲牌也可由几个分唱,其音乐戏剧性因素强,且具相当的灵活性。

南戏音乐来源广泛,据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统计,其曲调来源于唐宋词体歌曲有 190 首,占总数 543 首的三分之一,其曲调亦有来源于大曲、诸宫调、唱赚以及元杂剧。南戏音乐也吸收北杂剧曲牌,构成南北曲合套形式。南戏乐器其早期形式以徒歌为主,但也用板来控制节拍与衬托唱腔,后发展以鼓、板、笛为伴奏乐器。

南戏音乐作为“南曲”,曲调属五声音阶,旋律多顺级进行,节奏规整舒张,细腻繁碎。唱词用韵以南方(江浙一带)语言为标准,字少腔多。风格婉转清畅。无一定折数,一折多宫,每套曲牌不限一韵,多角色演唱。

为您推荐

元曲杂剧

元杂剧是元代带有浓厚地域性特点的戏曲艺术形式,属“北曲”声腔系统。元杂剧的兴盛有多种社会原因,就其艺术形式的前承关系讲,宋金时期民间流行的杂剧院本以及诸宫调等说唱..

元曲散曲

散曲与杂剧同属北曲范畴,音乐成份相仿。两者的不同处在于,杂剧是戏剧舞台表演艺术形式,而散曲流行于市井、勾栏,多于私人宴饮与青楼酒肆中演唱。散曲体裁包括“小令”、“..

元曲南戏

南戏最初产生时,具有民间歌舞小戏的表演特色,也汲取有宋杂剧插科打浑的滑稽表演等形式,这在南戏早期剧本《张协状元》中表现较明显。这种特点在元代仍保存着。南戏的演唱方..

元曲乐器与器乐曲

元曲声乐理论著作《唱论》

《唱论》是元人燕南芝庵关于声乐演唱理论的一部论著。它的产生同元戏曲演唱经验的总结有关。《唱论》中关于歌唱理论问题的论述涉及面广。作者重视歌唱艺术中的风格、节奏、气..

明清民歌小曲

明清时期,民歌小曲作为俗曲广泛流行。据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时尚小令》条记载,时调小曲最初流行于中原地区,后流传渐广,甚而达到“不问南北、不问男女,不问老幼良贱,人..

明清弹词与鼓词

1)弹词 弹词是明清流行于南方的一种说唱音乐。其种类较多,其中以苏州弹词影响最大。弹词产生的历史,可上溯到宋代的“陶真”与明初的“词话”。明弹词基本用琵琶伴奏,也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