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民歌小曲

明清时期,民歌小曲作为俗曲广泛流行。据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时尚小令》条记载,时调小曲最初流行于中原地区,后流传渐广,甚而达到“不问南北、不问男女,不问老幼良贱,人人习之,亦人人喜听之,以至刊布成帙,举世传诵,沁人心腑”的地步。甚至被人认为是与唐诗,宋词、元曲相比,构成明代音乐的“一绝”。

明清之际由于商品经济发达,市民阶层壮大,在民俗时调中突出表现出摆脱封建礼教藩篱,寻求个性解放的倾向,而男女爱情生活的描写便成为世态风情变异的标志。民歌小曲中表现最多的,就是男女私情的种种情感体验。其中虽不乏庸俗色情的成份,但也有反抗封建礼教、追求婚恋自由的内容。明冯梦龙搜集编选的民歌集《桂枝儿》、《山歌》、清李调元编纂的《奥风》等民歌集子,都对民歌小曲的流传、保存起了重要作用。民歌小曲的流行在当时曾引起社会舆论的巨大反响,俗曲或被视为“诲淫导欲”之作,或被称为“异调新声、汩汩浸淫”。值得注意的是,有不少有识之士从尚真情、反礼教的角度对俗曲的产生、流行加以赞扬,如冯梦龙谈山歌时所发“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的名言;李开先“真诗只在民间”、袁宏道“尚能通于人之喜怒哀乐嗜好情欲,是可喜也”的评价,均是从“尚真”的角度给予肯定。

随着城市经济生活的发展,以及农村人口的大量流入城市,原流传于乡
镇的民间歌调亦随之进入城市。小曲正是在民歌的基础上,于演唱方式,乐器伴奏等方面进一步丰富而形成城市流行歌曲形式。它构成了明清市民文艺生活的重要成分。小曲在城市中的发展,一方面从戏曲、说唱等音乐声腔中汲取营养而丰富自身,提高其艺术水准,另一方面也广泛地为戏曲、说唱、歌舞及器乐等音乐所吸收,甚至直接过渡到多种牌子曲类的说唱形式。

从小曲的唱腔音乐看,其曲体结构多可分为单曲体与联曲体(即单曲反复与曲牌联缀)两类形式。此外,小曲唱腔中也有板式变化的曲体。具体地看,许多地方时调小曲共同的曲体特征都是单曲体与联曲体的共存。单曲体形式多与其曲调来自民间俚歌俗曲有关,而曲牌联缀(或板式变化体)的曲体则有戏曲说唱音乐的影响。

为您推荐

旋法旋线:旋法多变复杂,旋线起伏纷呈楚雄彝族火把节民歌的音域较为宽泛,

  表3楚雄彝族火把节民歌旋法旋线特征   民歌类别歌例音域特点上下行特点跳进特点旋线特点唱火歌烧火歌音域不宽,低音较低,音高不高。低音到高音的跨度只是纯4度、纯5度。用音主要为大2度、纯4度、大3度。旋律下行..

节拍节奏:形成了多样性与复杂性兼具的特色亮点楚雄彝族火把节民歌所使用的

  表4楚雄彝族火把节民歌节拍情况   有效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计百分比2/4拍2124.424.424.43/4拍1922.122.146.52/4拍3/4拍组合的变换拍1517.417.463.93/8拍1315.115.179.03/8拍6/8拍组合的变换拍12141493.0其..

曲式结构:“板式变化体”结构为主,多样性曲式结构为辅楚雄彝族火把节民歌

  此外,随着生活的多样性,楚雄彝族火把节民歌的曲式结构也呈现出多样性。一段体曲式的民歌即是其中之一,这种类型的火把节民歌中,可以见到由两句、三句、四句或更多乐句组成的不同结构,但以上下句和“起承转合”的四乐句..

安庆民歌展望

安庆民歌传承现状

  (一)措施与方式   安庆民歌音乐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活态继承为主要形式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如民间婚丧嫁娶时具有安庆传统特色的吹拉弹唱,安庆民歌最早见诸文字的是《孔雀东南飞》,有着浓郁地方人文特点的安庆..

形成秦派二胡和江南二胡的民歌因素

  民歌音乐对于二胡艺术的影响可以说是最直接的,很多地方经典的民歌作品被改编为二胡曲,还有很多二胡音乐在创作中所使用的音乐素材亦是源于当地的民歌。   秦派二胡代表作品中有很多作品和当地的民歌有着直接的联..

内蒙古民歌中故事叙述结构占据独特地位

  内蒙古音乐中的长篇叙事民歌在音乐领域占据独特的地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音乐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的发展与变化取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晚清时期,内蒙古地区的部分牧民被迫弃牧从耕,开始了半农半牧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