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花鼓
一种以演唱为主加有表演的汉族民间歌舞形式,又名“打花鼓”、“秧歌”。此乐种明代时起于安徽凤阳。清雍正、乾隆时期,花鼓在南方江浙等地传开,形成有花鼓戏。后由乡村传入城镇,形式渐趋丰富。
2)采茶
一种流行于南方及西南地区的民间歌舞。最初从采茶所唱的歌调中产生,加上舞蹈表演娱乐形式而成为歌舞。
3)木卡姆
木卡姆是在新疆维吾尔族地区流传的、具长久文化传统的歌舞音乐。木卡姆作为大型歌舞套曲,据推测其产生早于十五世纪。木卡姆在世界伊斯兰文化区均有分布,但仍以我国新疆地区木卡姆种类最多,形式也最完整。1960年,我国音乐工作者收集和整理出版了南疆的十二木卡姆。南疆留存的十二套木卡姆结构庞大复杂,它包括近二百多首曲调和七十多种曲调。南疆木卡姆每一套包括“穹拉克曼”、“达斯坦”、“麦西热甫”三大部分。开始前
有散板序唱段,亦称“木卡姆”。其伴奏乐器有萨它尔、弹拨尔、独它尔、热瓦甫、艾捷克、扬琴、手鼓、沙巴依等。有的地区加有卡龙。
4)囊玛
囊玛是藏族宫廷古典歌舞,因常在达赖喇嘛的官邸内室(藏语“囊玛康”)演出而得名。囊玛具室内乐舞性质,故以歌为主,舞蹈为辅。其音乐由引子——歌曲——舞曲三部分组成。囊玛的歌词有许多是藏族著名诗人六世达赖喇嘛仓洋嘉措所作。其诗大胆表现了对爱情与世俗生活的追求。囊玛的伴奏乐器有竹笛、扎木聂、扬琴、特琴、根卡、藏京胡及串玲等。
5)西南少数民族歌舞
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中,歌舞占有重要地位,它往往同各种节庆、集会以及择偶等民俗活动有密切关系。在一些彝族、苗族等地区的“跳月”歌舞活动以及在苗族、侗族、纳西等民族地区的芦笙舞都是典型的范例。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