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西乐的传入

明清时期,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对外贸易经商的不断扩大,西乐的传入比以往明显频繁。明末,西洋音乐与乐器随西方传教士的来华而不断传入中国。当时处于中西商业贸易交流窗口的澳门教堂中已早有风琴。传教士罗明坚(Ruggieri)、利玛窦(M·Ricci)来中国随带有乐器,利玛窦曾以西洋琴进呈明神宗皇帝,神宗从太常寺选派四位乐工随传教士宠迪我(Pantoja)学习弹琴。清代,随着西方传教士进入内地各省,在一些教堂中都有西洋宗教音乐的演唱和管弦乐器。1699 年,清宫廷中曾组建小型西乐团,任乐队首席乐师的是葡萄牙传教士徐日升(T·Pereiro)。清代,由康熙、乾隆两朝宫廷敕撰成的,以乐律学为主要内容的音乐百科专著《律吕正义》,其续编“协均度曲”一卷,记述西方传入的五线谱及音阶唱名等。其中解释五线谱的用法,论述西洋音乐的部分,即由徐日升与另一位传教士德理格编成。另有传教士魏继晋(Florianus Bahr)、鲁仲贤(Joannes Walter)曾于 1742 年合作乐曲和歌词十六首以备宫廷演奏。

鸦片战争后,西方传教士来华甚多,他们在中国编辑出版教会音乐书谱,传布圣咏圣诗,并在一些教会学校中开办“唱诗班”、“琴科”和有关音乐课程。教会音乐的唱诗形式和圣咏曲调亦在太平天国活动中被用于“拜上帝会”的宗教仪式。但是以上这些传播活动仅限于宫廷或传教活动,未能真正进入中国民众音乐生活,因而其影响也是有限的。

为您推荐

学堂乐歌与新音乐启蒙

1898 年“维新变法”运动中,在积极倡导“废科举”、“兴学堂”学习西方科学文明的口号下,“维新派”领袖康有为曾主张在新式学堂中开设“歌乐”课程。“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

步入成熟的中国近代音乐

1)专业音乐社团与音乐教育机构 自辛亥革命以来,中小学校音乐教育日益发展和不断提高的形势,迫切要求建立起专业的音乐文化事业,为社会培养和提供大批具一定专业音乐水平的人..

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音乐活动

1)工农运动和革命根据地的音乐 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工农运动中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各 红色革命根据地,产生了大量工农革命歌曲。五·四运动后,随着中国工农运动兴..

“国剧”的发展

西方音乐的流入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基督教的传入和欧洲侨民移居我国的增多,特别是教会学校的兴办,在客观上起了更广泛地传播西洋音乐的作用。如他们带来了教会的赞美诗和欧洲资产阶级社交活..

音乐的起源

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文字发明之前,当我们的祖先由类人猿进化为人,为了使生命个体能够存在和种族能够延续,在人类必须从事的两项最基本的生产活动:劳动和生..

古乐舞的内容与形式

原始的音乐与诗歌、舞蹈合为一体。乐舞多与氏族部落的农耕狩猎、图腾崇拜、祭祀典礼等社会生活有关。《吴越春秋》中相传为黄帝时期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迴(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