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之际乐器的发展最引人注目的是“琵琶”的出现。相传秦始皇时修长城的役工将鼗鼓加弦当作弹拨乐器,被称之为“弦鼗”。到汉代已演进成为“颈长体园,四弦有品”的“汉琵琶”,竖抱用手指弹奏,这种乐器因魏末的阮咸擅长演奏,唐代之后被称之为“阮咸”或“阮”。汉代还出现了一种“其形似琵而小,七弦,用拨弹之”的“卧箜篌”,以及“体曲而长,二十有二弦,竖抱于怀,用两手齐奏”的“竖箜篌”。后一种箜篌可能来自于很早就流行于埃及、波斯的竖琴。
随着鼓吹乐传入中原,一些北方边远部族的吹奏乐器也被民间应用。如胡笳(又名吹鞭),是一种在三个音孔的木管上安有芦苇哨子的吹奏乐器,音色凄厉。又如角,原是用牛角或兽角作成,后改用竹、木、皮或钢等制作,并有了两手前举、弯管朝上;以及横抱于怀,弯管朝后的两种不同执吹方法。
琴在汉魏时期的音乐中占有特殊位置。汉代的琴已逐渐确立了七弦十三徽的形制,演奏上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它不仅在相和歌乐队中是重要的伴奏乐器,而且当作一种独奏乐器广泛流行于文人阶层,被视为“士”必学的“六艺”之一。不少知名之士如司马相如、桓谭、蔡邕、蔡琰、嵇康、阮籍等都参与琴曲的整理、研究、创作和演奏。当时常被文人演奏的古曲已有所谓的“五曲、九引、十二操”,新作的琴曲则有蔡邕的“蔡氏五曲”:《游春》、《绿水》、《尘愁》、《秋思》、《幽居》;蔡琰的《大胡笳》(《胡笳十八拍》)、《小胡笳》;嵇康的“嵇氏四弄”:《长清》、《短清》、《长侧》、《短侧》,以及民间流传的《楚曲明光》、《饮马长城》、《广陵止息》等。《广陵业息》又名《广陵散》,曾作为“琴、筝、笙、筑之曲”广为流传,据认为该曲即蔡邕《琴操》一文中所述的《聂政刺韩王曲》,描述聂政为报杀父之仇,学成弹琴绝技,利用到宫中弹琴机会刺杀韩王的悲壮故事。正因为《广陵散》富有斗争精神,曲调时而怨恨凄感,时而怫郁慷慨,又有雷霆风雨、戈矛纵横之势,所以颇受一部分文人推崇。魏末因不满司马氏黑暗政治而被陷害的嵇康,临刑前还索琴弹了最后一次《广陵散》,以倾泻其满腹忧愤。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