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的百戏中已有一定情节的故事表演,称之为“角抵戏”,讲的是有法术的东海黄公能制服蛇虎,到老年因饮酒过度,法术已失,却仍想制服一头白虎,终于被虎咬死。这个戏的表演因无歌唱,很象是一出舞剧。
南北朝期间,有故事情节的歌舞逐渐流行,据《旧唐书·音乐志》列述的那时最主要的歌舞戏,就有《代面》、《拨头》、《踏摇娘》等。
《代面》出自北齐,据称兰陵王高长恭勇武善战,但因貌美少威,所以每次作战,就戴上形状狰狞的假面具,令敌望而生畏。歌舞表演时扮演者着紫衣,束金腰带,执鞭戴面具,作“指挥击刺之容”。
《拨头》据传来自西域,表演胡人被虎吃掉,其子寻虎报仇的故事。扮演者素衣披发,面作啼状,过八重山,唱八段曲,结尾可能是人虎格斗。
《踏摇娘》产生于北齐,说的是当时有一生有酒糟鼻姓苏的平民,诳称自己是郎中(一种官职),他酗酒嗜饮,每逢醉后就打妻子,他的妻子愤怨不已地向邻里哭诉。表演时由男人著女人衣服,边歌边舞入场向人们诉苦。每唱一段,旁人合着舞蹈节奏齐声和唱:“踏摇,和来!踏摇娘苦,和来!”之后有扮演丈夫者入场,两人作殴斗状。显然,这是一出逗人笑乐的讽刺性喜剧。
这几种民间歌舞表演,只有笛、拍板、腰鼓、两仗鼓伴奏,但已结合了歌舞、人物装扮和故事情节,表演中有化装、帮腔、换场,是戏曲的雏形。
这一时期的乐府民歌中还出现了不少叙事性很强的长歌。如《王昭君》、《秋胡行》、《杨叛儿》和《孔雀东南飞》等,其中属《杂曲歌辞》的《孔雀东南飞》长达三百五十多句,以曲折的情节,描述了一个封建家庭的爱情悲剧,尽管从形式上来看只唱不说,但它对其后说唱艺术的成形无疑有着渊源关系。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