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繁荣的隋唐时期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歌唱家和演奏家。属宫廷乐工的有隋时创立八十四调理论的万宝常、郑译;作有大曲《春莺啭》的白明达和大曲《火凤》、《倾杯乐》的作者裴神符,均是祖籍西域的唐代乐工;歌
唱家李龟年、许永新、念奴等演唱技艺冠绝一时。
隋唐盛行龟兹琵琶,最著名演奏家有改拨子创用手弹的裴神符,善于右手用拨的曹刚,擅长左手拢撚的裴兴奴,能将曲子在不同调上演奏的康昆仑,以及在演奏和教学上都名重一时的僧人段善本等。筚篥、羯鼓等乐器演奏也涌现出了不少能手。
唐代的乐队融会了传统与外来乐器,据《乐府杂录》称唐代乐器约有三百种左右,其中琵琶、筚篥、笙、笛、羯鼓在燕乐中占重要地位,这一时期还出现了我国最早的拉弦乐器轧筝和奚琴。轧筝似筝但较小,约有七弦;奚琴是现今胡琴前身。两者都用竹片擦弦发音。
琴乐在文人士大夫中有了新的发展,在演奏上形成了“吴声”、“蜀声”、“秦声”、“楚声”风格不同的地方性流派,同时涌现了一批创作或改编的琴曲,其中既有颜师古据晋代桓伊所作笛曲改编的琴曲《梅花三弄》;也有陈康士根据《离骚》诗意创作的同名琴曲,曲调或幽咽悲歌,或激愤慷慨,细致地抒写了屈原忧国忧民而又峻峭不凡的情怀。
兴盛的器乐音乐同时也促进了记谱法的发展,经初唐赵耶利及曹柔等人改进,逐渐完成了古琴的“减字谱”,到北宋大体定型。这对保存琴曲及推动古琴艺术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此间留存于敦煌石窟中的八首琵琶谱,则是迄今所见我国最早的琵琶谱。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