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辽金元说唱艺术的发展
宋元间适应城镇市民文艺生活的歌唱艺术在曲种上已相当丰富,除以演唱支曲为主的“小唱”外,还有不少结构较大的套曲形式或讲唱兼用的说唱体裁,比较重要的有陶真、鼓子词、货郎儿、唱赚、诸宫调等。
陶真约源于北宋,是一种用琵琶或鼓伴奏的说唱。唱词多为七字句,音乐上可能只是上下句反复吟唱。唱者多为盲艺人,不入勾栏,只在街巷和农村热闹处演唱。
鼓予词是以支曲迭唱为基本形式的曲艺,用渔鼓伴奏,是明清“道情”的前身。另有说唱性叙事鼓予词,其中插有说白。现存有北宋赵德麟的《崔莺莺商调蝶恋花鼓子词》和无名氏《刎颈鸳鸯会》。
货郎儿是以宋代小贩的叫卖声发展而成的民间歌曲。元代艺人将它分成前后两部分,中间串入其他曲调,形成了“转调货郎儿”,并用几个不同的转调货郎儿,中间插入说白来说唱一桩故事。
唱赚是在北宋缠令、缠达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说唱艺术。缠令由若干曲牌组成,前加引子后有尾声;缠达则有引子无尾声,中间仅两个曲牌叠交。南宋杭州艺人张五牛在缠令、缠达这种小型套曲的高潮处加入了“动鼓板”中的《太平令》,并袭用所谓“赚鼓板”的名称为“赚”,从而确立了唱赚的形式。其主要用鼓板伴奏,唱者自己击鼓扣板,类似后来的大鼓书。
诸宫调是一种大型说唱艺术,它是继承叙事鼓予词及唱赚等曲艺形式,并在说白上承袭了唐代变文的代言体特点而形成的。一部诸宫调常由许多种不同的曲式单元联合组成,而以说白插入其间。各曲式单元中的曲牌都用同一宫调,但就各单元相互联接的关系又属不同宫调,这也就是“诸宫调”名称的由来。诸宫调为北宋汴京勾栏艺人孔三传首创,重要作品有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