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器、器乐和乐论

在器乐方面,宋代的琴家常以描写自然风光、隐世生活表这个人幽深思绪为主,有时也反映对国事及民族安危的忧患之情,代表作有南宋浙派琴家郭楚望的《潇湘水云》、《泛沧浪》、《飞鸣吟》,毛敏仲的《樵歌》,徐天民的《泽畔吟》,刘志芳的《鸥鹭忘机》,以及姜夔的琴歌《古怨》等。

《 潇 湘 37

水》的作者触景生情、寄寓他对祖国沦亡的感慨之作。全曲音调流畅,跌宕

起伏,堪称宋代琴曲中的杰作。琵琶曲则有明代以前产生的《海青拿天鹅》。

宋元间在民间瓦肆及其他游乐场所,还经常有由双韵合阮咸,嵇琴(即奚琴)合萧管等的“小乐器”;或用方响、笙、笛、小提鼓等组合的“清乐”;以及萧、管、笙、轧筝、嵇琴、方响等的“细乐”等器乐小合奏表演。这些小合奏回音响轻细,音色清越,别有风味,成为当时一个极有特色的民间乐种。

在乐器上,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唐代出现的奚琴,到北宋时发展到“马尾胡琴”,初步确立了后来广泛流行的“胡琴”类拉弦乐器的形制。宋元间还出现了三弦、双韵、勃海琴、葫芦琴、火不思等弹弦乐器,云璈(即现今云锣)和铳鼓两种敲击乐器,以及唢响等吹奏乐器。元代还由中亚地区传入了早期的管风琴——“兴隆笙”,但未能广泛流行。

宋元文人的音乐思想理论研究有所发展,但常有稽古保守的倾向。乐律学方面有沈括、张炎、蔡元定等对律调的研究,蔡元定的十八律理论,以三分损益的十二律为基础,而于黄钟、太簇、姑冼、杯钟、南吕、应钟六钟后各增加一个比本律高一个音差的变律,得出了十八律。它从理论上解决了旋宫后音阶的音程结构不一致的困难,但从实践上并不是理想的方法。

这一时期重要的音乐论著有宋代蔡元定的《律吕新》、陈肠的《乐书》、张炎的《词源》、王灼的《碧鸡漫志》;元代芝辌的《唱论》和周德清的《中原音韵》等。

为您推荐

伴奏音乐、乐器

  伴奏存在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烘托氛围,让表演者能够尽快进入情绪,进行表演。??然也有在过场中插入的一些演奏,这些都知识“过门”。当表演者到气口进行换气时,伴奏还能够弥补这一空缺。在两个段落之间,还能够通过伴奏的..

视唱练耳在器乐表演艺术中的重要作用

  (一)节奏感对器乐表演的重要性   很多同学学乐曲时只关注音符,导致了节奏的不对和不稳,演奏出来的乐曲空洞无趣,这一现象普遍表现在初学者的演奏中。这里就说明了视唱练耳的重要性,视唱练耳中有长短音的各种组合节奏..

敲打乐器,了解声音传播

  由于幼儿年龄小、注意时间短、认知能力较弱,如果单纯采用说教形式传授知识,教学效果基本无从谈起。因此,可以借助乐器开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引导幼儿独立思考,然后让幼儿总结自己观察和思考的结论,这..

民族器乐的音乐特点

民族器乐的历史进程

  我国早期的乐器是由人们生产劳动时所使用的生产工具慢慢发展演变的。最初他们是利用手中的生产工具石块、土块、兽皮等作为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敲打乐器。在打到食物和狩猎之后,会用这些敲打乐器集体歌舞伴唱表示祝..

民族乐器元素在流行音乐中的运用

  我国对于乐器的创造要追溯到远古时期,后经殷商的进一步创造而得到发展,和这些各具特色的乐器一起流传下来的便是不同的演奏形式。在社会发展的今天,不应该一味的只去追求西方的音乐,而是应该将目光放在民族乐器的使用..

二段分别为《百花亭闹酒》、《卖杂货》基本由全部乐器齐奏;第三段前半部分

  这个版本的《广东小曲联奏》在传统“硬弓组合”乐器编制的基础上加入西洋乐器:大提琴及低音大提琴,作为对乐队组合低音的补充,使其声音频段分布更宽广和均匀,继而令音乐更饱满动听。另外,编配者利用现代作曲技法和编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