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平均律的产生和工尺谱的流传


这一时期在乐律学上最为重大的突破,是明代的朱载堉(1536—1611)
提出的“新法密率”的理论,他创作等比数列的计算原理,确立了新型的十二律制,即十二平均律,从而使困扰中外律学家达数千年之久的十二律不能“周而复始”的律学难题得到了彻底解决。这一理论最初发表于 1584 年完稿的《律学新说》一书中,后在《律吕精义》中完整阐述了其计算方法及结果。朱载堉律学理论的另一成果是“异径管律”。晋代苟勖从管乐器的长度上找管口校正数,而朱载堉则从管口的口径不同对产生音高的不同影响,找到管口的校正方法。他的“新法密律”包括了管长和内径的两个等比原则,保证了十二平均律律管发音的准确性。

明清时期,由于民间音乐、戏曲、曲艺音乐的广为流传,源于唐代燕乐半字谱的工尺谱形式得以在不同阶层广泛使用,并以“工尺七调”的工尺谱最为常用。工尺谱的广泛使用,为传统音乐的传播及保存、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为您推荐

十二平均律的产生和工尺谱的流传

这一时期在乐律学上最为重大的突破,是明代的朱载堉(1536—1611) 提出的“新法密率”的理论,他创作等比数列的计算原理,确立了新型的十二律制,即十二平均律,从而使困扰中外..

近现代民歌小调表现内容的变化

1840 年鸦片战争以后,随同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用坚舰利炮打开封关自守的中国门户,中国成为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这一时期的民歌,虽然在形态表现上仍保持了传统特点,如..

新秧歌运动对民间歌舞的改造

载歌载舞的传统民间歌舞大多在喜庆节日举行,大多是助兴式或自娱性的群众表演。四十年代初在陕甘宁边区兴起的秧歌运动,则作为一种新民间歌舞,成为当时及之后在全国最普及的..

近现代民歌曲调的采集与研究

说唱音乐大鼓的勃兴与弹词的繁盛

清末民初以来的说唱音乐与戏曲音乐呈现了繁复多样的局面。由于中国沦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后,中国农村经济破产,城市商品经济畸形繁荣。大批原在农村的民间艺人流入城市..

说唱音乐层出不穷的新曲种

一些旧的说唱曲种在流传全国各地过程中,逐步与当民间音乐相结合,并采用地方语言,便产生了许多新的地方曲种,如在乐亭大鼓基础上产生了“北京琴书”,在“弦子书”的基础上..

说唱艺术中的新题材

由于说唱长于叙述宣讲,这一时期随革命运动风起云涌,也产生了不少讲唱时事政治的作品。苏滩艺人林步青曾创制“时事新赋”,即兴编唱讽刺社会黑暗的唱段;唱梨膏糖调的杭州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