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民歌曲调的采集与研究

民歌及民间曲调的采集、研究工作这一时期有了很大的发展。“五四”以后各地出版了不少时调小曲歌集,如 1920 年的《新编曲调工尺大观》、1922年的《雅声歌唱集》、《弦歌小集》、1925 年的《时调小曲大观》、1927年广州的《歌弦快睹》等,它们均以工尺谱或简谱刊行,弥补了明清民歌集仅录歌词不收曲谱的缺憾,使民间曲调得以记载保存。

1939 年春,延安鲁艺成立了“民歌研究会”,后更名为“中国民歌研究会”,1941 年又扩大为“中国民间音乐研究会”,这个研究会一方面组织解放区音乐工作者采集民间音乐(主要是民歌),另一方面积极开展研究工作,
至 1946 年,这个研究会共采集民间乐曲(主要是民歌)三千余首,陆续编印资料丛刊十种,从而挖掘、保存了一大批珍贵的西北民歌。

四十年代国统区对民歌经常进行收集、整理、改编和演唱工作的是当时国立音乐院的“山歌社”,这个社团早在重庆时就已成立,抗战胜利后参加者曾达八九十人,他们先后出版了《山歌》、《山歌通讯》等壁报和油印刊物,编印了《中国民歌选辑》等集子,并在集体研究的基础上,写成了《五声音阶及其和声》的专著,同时将一些民歌配上钢琴伴奏,进行加工改编后演唱,如江定仙的《康定情歌》、陈田鹤《在那遥远的地方》、谢功成《绣荷包》、伍雍谊《小路》及谢功成将《阿拉木汗》改编成的合唱曲,都曾受到了音乐爱好者的欢迎。

对民歌小调的学术研究工作这一时期也已开始起步。1920 年北京大学成立的“歌谣研究会”,出版了《歌谣周刊》;其后广州中山大学也成立了“民俗学会”,出版了《民间文艺》和《民俗周刊》,他们采集整理了全国各地不少民间歌谣,将其歌词置放到广阔的文化背景中去进行了社会的、历史的比较和综合研究。从音乐方面对民歌研究有所涉及的,则以黎锦晖等人为最早。进入三十年代后,这方面重要的研究论文有吕骥的《谈秧歌腰鼓及花鼓》、《民歌的节拍形成》;安波的《高尔基民歌论的注脚》、马可的《“你妈妈打你”》、《陕北土地革命时期的农民歌咏》,以及冼星海的《民歌与中国新兴音乐》、《民歌研究》等,由张鲁等写作的《怎样采集民间音乐》则从采集的方法及经验进行总结。

为您推荐

国内外同类研究比较论证

   1.国内同类研究比较    国内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改革力度最大、国家投入资金最多的一次课程改革热潮。以此为契机开展“本土母语音乐校本课程开发”这一课题研究,是响应我国教育改革发..

赵季平音乐风格研究的论域宏构

  在既有成果的基础上,要想从风格的视角做出创新型的研究突破,笔者综合考量后认为可从如下几点进行尝试:   其一,对赵季平风格形成发展的内、外基因予以理论解析,从“风格”概念的解析入手,通过对既有研究成果的辨析,结..

赵季平音乐风格研究的方法突破

  学术研究也要注意继承与创新的结合,在既有成果研究的基础上开展起来的风格研究,其继承之处在于按照历史学的方法,从赵季平每部作品产生时的具体客观环境和主观心境的不同语境出发,对其音乐风格的发展变化进行阶段性的..

由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引发的思考

研究背景

  1.本文研究的问题   网易云音乐推出的“云”概念,是吸引许多用户下载应用的原因之一。在网易CEO丁磊看来,智能手机将成为获取音乐的最主要方式,用户可以在不同端(如PC端和移动端)登录同一个账号,其创建的歌单、收藏..

多编演现代戏,促进戏曲音乐创作

  一切艺术作品都是内容决定行事。多编、演现代戏对繁荣发展戏曲音乐创作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现代戏的题材内容是反映这个时代的脉搏及这个时代人民的心声,表现、歌颂的是当代人物。新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必然促使戏曲..

加强对中国音乐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要实现音乐学的创新,当代音乐学者有必要加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中国音乐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而音乐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又是相较短暂的,对于我们来说,音乐学应当有更深层次的内涵,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在音乐学探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