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词类说唱曲种俗称大鼓,主要流行在我国北方,例如河北的西河大鼓、乐亭大鼓、京韵大鼓、梅花大鼓、唐山大鼓、京东大鼓,辽宁的东北大鼓,山东的梨花大鼓、胶乐大鼓,山西的上党大鼓等。此外在安徽、湖南、湖北等地也有大鼓流行,如安徽大鼓、长沙大鼓等。
大鼓以演唱者自击鼓板为特点,其他伴奏乐器还有三弦、四胡、琵琶等。鼓词的曲调多来自各地的民间音乐。北方的许多大鼓,多在当地民歌或集镇叫卖货声的基础上发展而成。早期鼓词多为长篇故事,如《三国志》、《水浒传》、《杨家将》之类,可连续说唱数十日之久。清代中叶以后,逐渐兴起了“段儿书”的形式,并大量减少了说的部分,以唱为主。
鼓词中以京韵大鼓发展得更为成熟。京韵大鼓由木板大鼓发展形成,原流行在河北河间府一带。1908 年先后进入天津和北京等大城市,经过著名艺人刘宝全、白云鹏、张筱轩的创造和加工,并吸收了戏曲音乐中皮黄、梆子以及民间小调的成分,形成为今天的京韵大鼓。
京韵大鼓的唱词为上下句结构,句式有七字句、八字句、十字句等几种。有时为了便于行腔,可以加上一些嵌字和衬字。一般上句最后一字用仄声字,不必押韵;下句最后一字用平声字,押韵。段落起句的最后一字也是平声,也要押韵。
京韵大鼓的音乐属于板腔体结构形式。在依字行腔、平直朴素的平腔的基础上,通过挑腔、甩腔、落腔、长腔、悲腔及垛板、快板等腔调和节奏的变化,表达复杂的故事情节和各种人物的思想感情。
概括起来说,京韵大鼓的唱段有抒情写景和讲述故事两类,京韵大鼓的音乐也有歌唱性和语言性两种风格。由著名京韵大鼓演员骆玉笙(艺名“小采舞”)唱的《风雨归舟》,描写的是大雨骤至时,狂风暴雨、电闪雷鸣中的山川草木,以及急忙归舟的渔夫、在雨地里哭啼着寻找受惊吓跑掉的牛的牧童这样一幅幅雨中场景,表现生活中的情趣和诗情画意。其音调高亢、健朗而明快,有较多的拖腔,旋律起伏也较大:
另一位著名京韵大鼓演员白云鹏唱的《黛玉焚稿》,则是一段典型的叙述性唱段。它字多腔少,多为一字一拍,曲调的起伏主要按照字音的运动方向,没有夸张的修饰和渲染,音乐风格朴素、平和,节奏的变化也不大: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