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情又叫渔鼓道情,源出于唐代道士在道观内传道时所唱的“经韵”,后来吸收词调和曲牌,演变为在民间布道时唱的“道歌”。南宋时已有说、唱相间的讲述故事的道情。在以后的发展中,流布于南方的道情多成为说唱曲种,流布在北方的道情则多发展为戏曲形式。目前流行的道情曲种有湖北渔鼓、湖南渔鼓、广西渔鼓、山东渔鼓、四川竹琴、河南坠子等。
道情类说唱曲种的伴奏乐器主要是渔鼓和简板,过去很少有弦乐器。这类曲种的唱腔大多比较简单,吟诵性强。其中,只有河南坠子在音乐上得到了更多的发展,因为河南坠子是道情与“颖歌柳”两种说唱形式结合后而发展形成的。两个曲种在音乐唱腔方面互相吸收融合,并将颖歌柳的伴奏乐器小三弦改制成坠胡。弹拨乐器变为弓弦乐器后,伴奏音乐在本质上的变化又促进了唱腔音乐的重大变革。河南坠子于 1900 年左右形成。由于这一曲种新颖的特色,吸引了不少三弦书和山东大鼓的艺人加入进来,使河南坠子增加了大量曲目,也丰富了演唱技巧,迅速流传到领近的山东、安徽等省。20 年代,河南坠子传入北京、天津、上海、沈阳,30 年代进入兰州、西安,40年代进入武汉、重庆、香港等地,很快成为我国最流行的说唱形式之一。
河南坠子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保持了朴素的乡土风味和浓厚的生活的气息。其音乐属于板腔体结构,唱腔有过板、引子、平腔、寒韵、牌子、五字嵌、十字韵、快扎板等。其中平腔用得最多。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