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因发源于古越国的所在地而得名。它的前身是绍兴嵊县一带的说唱艺术“落地唱书”。后来因农村说唱艺人化妆登台演唱而向戏曲形式发展。开始时只上演些有关农民生活题材的剧目,在城市流传后,逐渐改取坊间唱本或移植乱弹剧目。
20 世纪初期是越剧男班的黄金时代。1928 年以后,女子科班大量涌现,与男班展开竞争。1936 年以后,女班因扮相俊美、曲调流畅而取代了男班,
出现了舞台上男、女角色均由女演员扮演的局面。女班盛行于浙江和上海,并涌现出如姚水娟、筱丹桂、马樟花等一批著名女演员,以后又有袁雪芬、尹桂芳、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等人,形成演唱艺术上的不同流派。
越剧在形成过程中吸收了绍剧、余姚清腔和武林调的音乐成分。越剧的主要曲调有[尺调]、[四工调]、[弦下调]等,并有倒板、嚣板、散板、慢板、中板、快板等板式。
越剧的代表剧目有《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红楼梦》、《柳毅传书》等。
例 108
袁雪芬 范瑞娟唱
项管森 记谱
例 109
红楼梦
徐玉宝唱
弦下腔、双哭头 顾振遐、高鸣编曲
与歌舞型小戏相比较,说唱型小戏带有较多的戏剧性因素,在音乐上也更擅长表现较复杂的感情和剧情。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