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戏曲藏剧

藏剧是藏族戏曲剧种的统称。在西藏、四川、青海、甘肃的藏族地区,以及印度、不丹、锡金等国家的藏族聚居地,都有藏剧的流传。其中包括西藏藏剧、安多藏剧、德格藏剧、嘉绒藏剧等。

西藏藏剧藏语称“阿吉拉姆”,起源于宣扬佛教哲理的哑剧性跳神仪式。

17 世纪从寺院宗教仪式中独立出来,组织起职业剧团,编写藏剧脚本,进一步综合藏族古典文学、音乐、舞蹈、说唱、美术和杂艺武技等成就,发展为有唱、舞、韵、白、技、表六功相结合的戏剧艺术。旧时的藏历七月雪顿节(酸奶宴会节,亦为丰收节)后来成为藏戏节,每年此时有十二个剧团到拉藏会演,并有不同的表演形式和流派。

西藏藏剧原为广场剧,伴奏乐器只有一鼓一钹,演唱中有人声伴唱帮腔,有点像汉族戏曲的高腔。演员表演时戴面具。面具有黄色山羊皮和蓝色硬质的不同。藏剧演出一般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顿”是开场白,类似跳加官(旧时戏曲开场时,或者有显贵到场时加演的舞蹈节目,由一个演员戴假面具,穿红袍、皂靴,手里拿着“天官赐福”等字样的布幅向台下展示,表示庆贺),意为酬神、祈祷、祝福,并介绍剧情。第二部分叫做“雄”,即正戏。先由一人用韵白讲解剧情,接着剧中角色出来演唱,然后台上所有人一齐起舞,或表演技巧。如此循环,短则二、三小时,长可达七天七夜。第三部分称为“扎西”,意为祝福迎祥。

藏剧剧目有十三大本,经常上演的是八大本,它们是:《文成公主》、《诺桑王子》、《卓瓦桑姆》、《苏吉尼玛》、《顿月顿珠》、《赤美滚丹》、《郎萨姑娘》、《白马文巴》。除《文成公主》外,其他剧目内容多与神话
和宣扬佛教有关。

藏剧的音乐与藏族民歌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西藏藏剧的唱腔高亢、嘹亮,主要是自由节奏的散板。每句唱腔之后都有人声帮和。剧中各个人物基本上因人定曲,互相间唱腔不能随意借用与混淆。一般每个剧中人物从头至尾基本上只用一个长调、一个短调,甚至只用一个唱腔。

传统藏戏的唱腔大约有 60 多种,可分为“当仁”(长调)、“当通”(短调)、“当老”(反调)、“雄玛朗达”(韵白带唱)、“谐玛朗达”(民歌调)、“觉鲁”(悲歌)、“且令”(半反复)几类。这些唱腔大部分篇幅较短小,只能容纳两句唱词。

例 114

反调

悲歌

藏戏中还穿插有不少民间歌曲。每表演完一段剧情,全体演员便载歌载舞,以调节观众情绪,并表示两个段落的转折。这些歌曲与剧情并无直接关系。

为您推荐

二胡如何更好地为秦地戏曲艺术伴奏

  作为一种古老的音乐形式,秦腔来自民间来自生活。二胡在秦腔音乐伴奏中,需要演奏者不断学习民间音乐文化,具备深厚的民间音乐知识和深厚的文化功底,准确的把握其弟戏曲音乐风格。伴奏者需要掌握二胡技术技巧,运用二胡运..

戏曲艺术元素在流行音乐中的运用

  戏曲作为我国民族音乐元素的一大类型,绝对可以称得上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在现代流行音乐中融入一些戏曲的元素也会发生很多奇妙的反应。   比如说着名的作曲家姚明[4],他就是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对他来说京韵大鼓信..

文化全球一体化给贵州少数民族音乐带来的影响

  文化全球一体化打破了过去音乐艺术和各种艺术文化之间很难逾越的鸿沟,让各个民族之间的音乐带来了更宽更广的交流、互动的机会,不同音乐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渗透以及碰撞,不断地得以融合,从而得到了新的发展机遇,甚至..

戏曲唱腔音乐的传承与创新

对戏曲唱腔音乐的定位

  大家对于唱腔音乐在戏曲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口头评价一般为:音乐是戏曲的灵魂。但经过一系列事实验证并不是这个样子,比如现今只有极少数戏曲院团把戏曲音乐作为专门的戏曲艺术来进行建设。中国不仅大部分戏曲院团没..

开设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专题

  除汉族以外,四川地区还有彝族、羌族、藏族等古老的世居民族。高校每年的新生中也有一部分是本地的少数民族学生。这些民族有传统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语言、审美以及鲜明的艺术特征,为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学习和研..

本土传统戏曲纳入高校音乐专业课程的必要性

  安徽省的戏曲资源丰富,而且戏曲发展历史悠久,它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凝结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体现出了当地了风俗习惯和音乐传统,是一个地区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都设置了音乐专业,传统戏曲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