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剧的摇篮——汉代百戏

汉代的百戏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是人类历史的一大进步。封建制度的建立,中央集权制的产生,为戏剧艺术的发展繁荣开辟了广阔的天地。特别是到了汉代,由于国家的大一统,带来了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局面。

统治者的生活也日趋腐化、奢侈。为了享乐的需要,汉代的统治者更加注意制礼作乐,建立了专门管理音乐(当然也包括舞蹈)的机关——“乐府”。在大力搜集民间歌诗、声乐的同时,民间的乐人也纷纷进入城市、宫廷,为各种艺术的融合、表演提供了极好的机会。于是,在汉代就出现了“百戏杂陈”的繁荣景象。所谓“百戏”,即乐舞、杂技表演的总称。它包括各种杂技、幻术、装扮人物和装扮各类动物的乐舞,有的还带有简单的故事情节。“百戏”在汉代十分盛行。仅据东汉文学家张衡《二京赋》的记述,汉代百
戏中就有各式杂技、武术、幻术和滑稽表演等节目。如“吞刀”、“吐火”、“扛鼎”、“寻橦”(爬竿)、“冲狭”(钻刀圈)、“跳丸”(抛弹丸)、“走索”等等。这些节目,大都是在广场上演出。有时是轮番表演,缀联汇集,融而为一,构成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特别是其中有一段叫做“总会仙倡”的段落,十分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当时颇为壮观的大型歌舞表演场面。有布景(“仙山琼阁、华岭峨峨、冈峦参差、神木灵草、朱实离离”);有舞蹈(“戏豹舞罴”);有歌唱(“女娥坐而长歌、声清扬而委婉”);有伴奏(“白虎鼓瑟,苍龙吹箎”);有指挥(“洪崖立而指麾”);还有舞台效果(“云来雪飞,转石代雷”)。演员们个个衣着华丽,表演认真,场面热闹而有气魄。不难看出,汉代的乐舞百戏,不仅孕育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就是在演技上也达到了一定的艺术水平。

在这些琳琅满目的百戏中,有一种类似现代“摔跤”、“相扑”的表演,被汉代人称为“角抵戏”的尤其值得注意。角抵,传说起源于战国时代,是一种较量技艺的杂耍表演。表演者头戴牛角,互相抵触,旁立一裁判以裁决高低。到了汉代,这种表演形式进一步戏剧化了。产生了像《东海黄公》这样既有简单故事情节,又有一定拟态表演的舞剧。《东海黄公》的故事,最早也见于张衡的《二京赋》①。但因其过于简略,演出的具体情形无从知晓。东晋葛洪在《西京杂记》①中,则有较详细的记载。大概是说东海有个姓黄的老头,少时身佩赤金刀,头缠红绸子,还能施行法术,制伏猛兽毒蛇。后来年老力衰,加之饮酒过度,在一次与白虎博斗中,因法术失灵,终于被老虎吃掉了。

《东海黄公》虽仍未超出角抵竞技的范围,但它比一般纯属角抵竞技更接近于戏剧范畴。首先它已有了简单的故事情节;其次是演员都要化装和穿戴特定的服饰。扮黄公者,必须手持赤金刀,用红绸缠头。他的对手,必须身披虎皮,头戴老虎面具,扮成猛虎模样;博斗双方已不像角抵那样全靠实力来平等竞争,而是必须按照事先对故事情节的安排来进行。也就是说,不管你黄公有天大的能耐,最后也不得不败于老虎之口。当然更不用裁判来裁决谁胜谁负了。

从《东海黄公》的表演中,我们已经能看到故事、舞蹈、化妆三者的初步结合。《东海黄公》的故事情节虽然十分简单,表演也失之粗糙,但“它第一个突破古代倡优即兴随意的逗乐与讽刺,把戏曲表演的几个因素初步融合起来,为戏曲的形成奠定了初步基础。”(《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

为您推荐

最杰出的浪漫主义戏剧-《牡丹亭》

最杰出的浪漫主义戏剧, 是明代最著名的戏剧作家、文学家汤显祖 (1550—1616) 的代表作传奇剧本《牡丹亭》.它是作者在反对朝政腐败遭贬之后, 怀着满腔悲愤, 弃官回到临川的1598 年写成..

最早最伟大的戏剧家-关汉卿

最早最伟大的戏剧家, 是元代关汉卿 (生于1229—1241 间, 卒于1297—1307 间) .号己斋叟, 大都 (今北京) 人.他的一生, 主要从事戏剧创作, 曾是玉京书会 (民间杂剧创作团体) 领导人.常出入..

现代最杰出的戏剧家-田汉

现代最杰出的戏剧家, 是现代话剧的开拓者和戏曲改革的先驱, 早期革命音乐、电影、戏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田汉 (1898—1968) .字寿昌, 湖南长沙人.1912 年就读于长沙师范, 1917 年去日本..

什么是戏剧

五彩缤纷的中国戏曲

话剧在我国出现还不到70年的历史,因此我国19世纪以前的戏剧形式主要是戏曲,戏曲艺术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第一,虚拟性。 西方戏剧追求写实,认为戏是对自然的摹仿;中国古代..

四大声腔之一的昆腔

清代昆曲(流行于江苏一带),经过几代文人的加工整理,吸取了海蓝腔、弋阳腔和当地民间曲调后更加丰富,曲调舒徐婉转。伴奏乐器有:“笛、箫、笙、琵琶、鼓板、锣等,剧本主..

中国国粹——京剧

京剧是我国传播最广泛的剧种,也称国戏,已有200年历史。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演出,于嘉庆、道光年间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接受昆曲、秦腔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