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戏剧繁荣的原因

每个时代都有它的代表文学。所谓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即分别代表唐、宋、元、明、清各朝代在文学上取得的最高成就。元曲,本是元杂剧和散曲的合称。但因杂剧所取得的成就和影响远比散曲大,被公认为是元代文学的代表,因此,后人所说的元曲就是专指元杂剧了。

元代是我国戏剧史上的黄金时代。元代的戏剧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兴起于北方,繁荣于北方的杂剧,人称北杂剧;一类是起源于南方,广泛流传于南方的南戏。故有南曲、北曲之称。不过,在元代的剧坛上还是以杂剧为主,产生了以关汉卿为代表的,有姓名可考的杂剧作家80余人。留下见于书面记载的作品约500余种,现存116种(据王国维《宋元戏曲考》)。在不到一个世纪里,竟出现如此众多的名家、杰作,不能不说是盛况空前了。南戏在元代虽也盛行,但范围不大,且作品大多散佚。偶有幸存者,其文字、结构也不甚完备,难与杂剧争高下。

关于元杂剧的形成和繁荣,历来虽有不同的说法,但都能从政治上、经济上以及文艺本身的发展上去找原因。现综合近人有代表性的几种说法,略述如下:

从政治上看,元代是一个政治黑暗、吏治腐败,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十分尖锐的社会。从起自北方的女真族和蒙古族先后征服并占领广大黄河流域地区起,他们一方面勾结少数汉族大地主共同镇压其它民族的反抗斗争;另一方面又积极推行民族歧视政策。尤其是元世祖忽必烈灭南宋,统一全国以后,更加紧了对各族人民的镇压和歧视。从中央到地方,结成一层层黑暗统治的网络,对各族人民的言语行动严加监视和限制。元蒙统治者还把各族人民分成蒙古、色目、汉人和南人四等,在政治上和法律上确立蒙古人的最高统治地位、汉人和南人的奴隶从属地位。有压迫就有反抗,有歧视就有斗争。在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过程中,要求用富于战斗性和群众性较强的艺术作品,去揭露社会的黑暗,官吏的残暴和反映他们的斗争生活,以及美好愿望。于是,一批生活于下层,同各族人民处于同样受压迫、受歧视的文人,纷纷用戏剧和其它文艺形式去反映现实。这样,一些富于反抗性的杂剧剧目不断涌现出来。《窦娥冤》、《鲁斋郎》、《赵氏孤儿》、《陈州粜米》等即其代表。这些作品,虽然写的多是前代人物的反抗和斗争,但对当时的读者观众仍然能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思想上得到启发,以及十分自然地去联系现实,从中受到教育和鼓舞。

从经济上看,元蒙在灭金亡宋的同时,积极向外扩张,先后以强大的铁骑攻入亚洲和欧洲一些国家,从而把欧亚大陆连成一片。造成国际交通四通八达,国际贸易交往频繁,城市工商业十分繁荣的局面。城市商业经济的繁荣,不仅为各种娱乐场所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元杂剧的演出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群众基础。元初的大都,今日之北京,不仅是十三世纪东方特别富庶繁

   

明初朱权《大和正音谱》,录元人杂剧535本。
荣的国际城市,而且也是杂剧创作和演出的中心。其它像河北的涿州、真定(今正定)、大名、河南的汴梁(今开封)、山东的东平、中定(今济南)、山西平阳(今临汾)、太原等,也都是工商业兴隆,杂剧演出较盛的城市。贵族、官僚、富商、巨贾,乐于出入娱乐场所,挥金买笑;广大市民阶层、下级官吏、士卒也都是当代戏场的主要顾客、热心观众。顾客多,生产就好。于是商业性的公开演出的剧场、职业剧团、专业演员迅速发展起来。在这种环境下,必然需要大量的、质量较高的剧本以供演出。于是那些生活在底层又对元代统治不满的文人;那些因科举废除,进身无路的文人;那些虽跻身吏役,而又处处受歧视的文人;以及那些沦落到沿街乞食的文人等,为了谋生或出于其它原因,就只好潜身市井,为勾栏艺人写杂剧,或与勾栏艺人结合,组成“书会”,共研剧本创作,为被压迫人民鸣不平了。仅据钟嗣成《录鬼簿》记述,元代著名的“才人”(类似剧作家)有150人之多。关汉卿就是“玉京书会”的领袖。马致远、李时中等也组织了“元贞书会”。文人参加剧本写作者日多,剧本的产量、质量也会逐渐提高,成为富有文学价值的戏剧。元杂剧也就成为可与唐诗、宋词媲美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了。可见,都市的繁荣与商业经济的发达,是造成元杂剧繁荣的重要因素之一。

蒙古族原本是散居塞外沙漠之地、精骑善射、强悍勇武、习惯于逐草游牧生活的民族。对封建的文化教育制度,儒家的礼仪教化并不十分重视。夺取全国政权后,更执行一条“轻儒生、鄙文士、废科举”的政治措施。尤其是科举制度的废止,使昔日日夜攻研诗赋古文,以求干禄之道的士子;或专门探讨儒家孔、孟之言,以作经世之用的文人,都感到没有了出路。他们既不能从事生产,自食其力;又很难得到高官厚禄,功名富贵。加之昔日教育制度的受到破坏,儒家正统思想的统治也日趋松弛。使当时一批流落城市的文人有可能摆脱儒家思想的束缚,转变观念,以新的眼光来看待通俗文学的创作。又适逢元杂剧方兴未艾,一般公卿大夫还不屑染指,而民间艺人又缺乏独立创作的文化素养之时,介于二者之间的文人,“际天地闭塞之秋,无法展布所怀,只有躬践排场,迹偶徘优”(臧晋叔《元曲选序》),得到一个大展才情的极好时机。于是,有的与民间艺人合作写脚本,以供演出。马致远就与花李郎、红字李二合写了杂剧《黄粱梦》;有的为民间艺人的演出剧本修改加工。被称为杨补丁的剧作家杨显之即是;有的更“躬践排扬”面涂粉墨,与勾栏艺人同台演出,从而开辟出一条新的创作途径。伟大的杂剧作家关汉卿就是这样做的,故取得的成就也最大。科举之废,固然与元杂剧的繁荣有一定的关系,但过份强调和夸大这一点,也是不妥的。

再从文艺本身发展看,元杂剧是在宋杂剧,金院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宋杂剧已经能演出一个完整的故事。如《目连救母》,可以连续演出八天之久。可见其规模之大,剧本之完整。宋杂剧的角色已增到四至五人。同时,在瓦舍勾栏中演出的各种民间伎艺,也为作为综合伎艺的元杂剧,在表演人物故事,形成比较完整的舞台艺术方面,提供了借鉴的机会,和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元杂剧更是在金院本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对金院本的直接继承关系也更为明显。元杂剧不仅在许多剧目上与金院本相同,甚至不少的剧作“就是把金院本加以丰富或改编而成的。”张庚、郭汉城主编的《中国戏曲通史》曾列表加以比较。另外,在脚色行当,歌舞表演、插科打诨,以及念诵等表演手段上,也能看出它与金院本的继承关系。
元杂剧还广泛地吸收了其它各种伎艺的艺术成就。诸如说唱艺术诸官调;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的歌曲、舞蹈;再与北方民间流行的曲调结合,形成新的表演艺术和乐曲体系。从而使元杂剧从内容到形式、风格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为您推荐

最杰出的浪漫主义戏剧-《牡丹亭》

最杰出的浪漫主义戏剧, 是明代最著名的戏剧作家、文学家汤显祖 (1550—1616) 的代表作传奇剧本《牡丹亭》.它是作者在反对朝政腐败遭贬之后, 怀着满腔悲愤, 弃官回到临川的1598 年写成..

最早最伟大的戏剧家-关汉卿

最早最伟大的戏剧家, 是元代关汉卿 (生于1229—1241 间, 卒于1297—1307 间) .号己斋叟, 大都 (今北京) 人.他的一生, 主要从事戏剧创作, 曾是玉京书会 (民间杂剧创作团体) 领导人.常出入..

现代最杰出的戏剧家-田汉

现代最杰出的戏剧家, 是现代话剧的开拓者和戏曲改革的先驱, 早期革命音乐、电影、戏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田汉 (1898—1968) .字寿昌, 湖南长沙人.1912 年就读于长沙师范, 1917 年去日本..

什么是戏剧

五彩缤纷的中国戏曲

话剧在我国出现还不到70年的历史,因此我国19世纪以前的戏剧形式主要是戏曲,戏曲艺术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第一,虚拟性。 西方戏剧追求写实,认为戏是对自然的摹仿;中国古代..

四大声腔之一的昆腔

清代昆曲(流行于江苏一带),经过几代文人的加工整理,吸取了海蓝腔、弋阳腔和当地民间曲调后更加丰富,曲调舒徐婉转。伴奏乐器有:“笛、箫、笙、琵琶、鼓板、锣等,剧本主..

中国国粹——京剧

京剧是我国传播最广泛的剧种,也称国戏,已有200年历史。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演出,于嘉庆、道光年间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接受昆曲、秦腔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