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人和莺莺、张生、红娘之间的矛盾冲突,其实质是以争取婚姻自主、反对封建礼教的男女青年为一方,同以维护封建礼法,反对婚姻自主的老夫人为另一方的矛盾冲突。莺莺、张生、红娘之间的矛盾冲突,则是由于各自的身份、教养、性格和处境的不同,以及由于前一对矛盾的影响、制约,造成彼此之间的误会、猜度、怀疑等所引起的矛盾冲突。这两种矛盾冲突在全剧中交替发展,和逐渐解决的过程,不仅构成了波澜起伏、饶有情趣的故事情节,而且人物的性格、形象也随着矛盾冲突的发生、发展而逐渐鲜明、突出。
我们先看第一对矛盾冲突。
这一对矛盾冲突,从剧本第一本的“楔子”中就开始了。作为封建婚姻制度维护者的崔老夫人,早在相国生前就已把女儿莺莺许配给了当朝尚书之子郑恒为妻。只是因为莺莺丧服未满,才未能完聚。作为一个母亲的老夫人也是疼爱女儿的。因此才有碰到好生困人的暮春天气,怕女儿闷怀了,让红娘陪着,去佛殿“闲散心耍一回去来”的措举。作为相国夫人,封建的家长、封建婚姻制度的维护者,她对莺莺的拘管又是十分严厉的。绝不许别的男人窥视莺莺。因此先叫红娘去看一看佛殿上没有人烧香时,才让女儿去散心。应该说,这个楔子是戏剧矛盾冲突的开端,冲突的双方便是老夫人和莺莺。
从“惊艳”开始,这一对矛盾冲突便逐渐复杂和表面化了。莺莺、张生在佛殿相遇,一见钟情。张生为了莺莺,宁可放弃功名,不往京师去应举;莺莺也愿放弃相国小姐的显贵身份,和尚书名门的婚姻,心甘情愿地与没落书生相恋。这种门第悬殊的婚姻,是绝对不会得到重视家世利益的老夫人的许可的。因此,崔、张的爱情就只能是在封建家长的严厉拘管之下,或明或暗地进行和发展。如果不出现奇迹般的机遇的话,这种自愿结合的婚姻随时都有夭折的可能。果然,奇迹般的机遇来到了,那就是“孙飞虎事件”。流氓武夫孙飞虎,久已垂涎莺莺的貌美,于是领兵围困普救寺,强索莺莺为妻,不然就要将寺中三百余口僧俗人等尽行杀戮。这样,又产生了孙飞虎和崔家及普救寺僧俗三百余口的矛盾冲突。在这一矛盾冲突中,张生显示了智慧和
①关汉卿的《拜月亭》、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王实甫的《西厢记》被后人称做元代四大爱情喜剧。
才能。在老夫人当众宣布:“但有退兵之策的断送莺莺与他为妻”之后,请来白马将军,杀退贼兵。这一措举,既满足了莺莺的心愿,也改变了红娘对张生的看法。这一偶然的事件,既促进了崔张爱情关系的合法化,也使他们和老夫人的矛盾冲突暂时得到了缓解。洞房花烛似乎已指日可待。崔张二人,更是满心欢喜地盼望这一天的早日来到。万万没有想到,在家庭内部有支配一切权力的老夫人,表面上道貌岸然,却口是心非,背信弃义。为了维护封建礼教和家世的利益,不惜牺牲女儿的爱情和终身的幸福,让莺莺拜张生为兄,以兄妹之礼相待,企图赖婚。这一突如其来的转折,虽是莺莺、张生和其它人没有预料到的,但却是老夫人封建门第观念的具体表现,也是她性格发展的必然结果。
崔老夫人的赖婚,再一次激起了以老夫为代表的封建礼教与男女青年争取婚姻自主的矛盾冲突。二者在力量上的悬殊是显而易见的。面对老夫人的赖婚,张生只稍加质问就宣告失败;莺莺也只能把怨恨藏在内心。因为崔老夫人是以强大的封建婚姻制度作为后盾,这远非莺莺、张生微弱力量抗拒得了的。因此,这次的矛盾冲突,本身就具备着悲剧的性质。如果王实甫把《西厢记》的矛盾冲突写到此为止,即让老夫人的赖婚得以实现。通过崔张两人相爱而不能结合的故事,去揭露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的罪恶,也可以说是一部好的悲剧作品。但王实甫的理想是“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怎样才能实现这一理想愿望呢?没有别的选择,只有反抗和斗争。莺莺、张生不仅要与以老夫人为代表的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作斗争,还要与自身的封建意识,封建教养进行斗争。老夫人赖婚以后,在红娘的积极帮助与撮合下,莺莺逐渐克服了自身的弱点,在与张生或明或暗的交往中,加深了了解,增进了感情,而且不顾家长的反对,坚持自愿结合的婚姻。最后终于走向违反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制度的“私会偷期”道路。在当时,剧作家能如此大胆地处理这一对尖锐的矛盾冲突,毫无疑问是对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制度、封建家长制,甚至整个封建思想体系的极大冲击。这也正是《西厢记》高出于一般描写爱情作品的地方。
再看第二对矛盾冲突,即莺莺、张生、红娘之间的矛盾冲突。他们三人不仅都是《西厢记》中的主要人物,正面人物,而且斗争目标一致。按理说不应有太多太大的矛盾冲突了。但由于各自的出身不同,教养各异;以及处境、性格上的差别等,因而随着剧情的不断发展,也不时地引起一些不大不小的矛盾冲突。就拿莺莺来说吧。她从小就在老夫人的严厉管教之下,受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教育和薰陶至深。加之又身为相国千金,每日间只能活动于相国府那个小天地里,身边还有一个小梅香(红娘)终日陪伴看管着。虽然她对这样的处境也有所不满,对自主的婚姻更有追求的愿望,但在真正要采取果断行动的时候,也会产生许多顾虑:一怕老夫人知道,受责备;二要小心翼翼地提防老夫人派给她的“影儿般不离身”的“行监坐守”人红娘。如果红娘是一个唯唯喏喏,不谙世事的傻丫环,莺莺的一些装神弄鬼的“做假”言行也不至于被识破,被戮穿。偏偏红娘又是一个聪明、机智、热情、泼辣,伶牙俐齿,乐于助人的丫环,在她还没有摸清红娘的态度之前,老夫人的阴影就一直在红娘身上再现。莺莺生怕自己的“不轨”行为被红娘发现告诉老夫人。因此,莺莺既要利用红娘又要欺骗红娘;三是怕自己和张生的私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于己不利。莺莺虽然也是喜欢张生的。通过隔墙酬韵、孙飞虎事件之后,更加深了了解。使他们之间的爱情有了进一步的发
展。可是,张生毕竟还是一个无一官半职的士子,而又门不当,户不对。封建的门第观念,使他们之间很难结合在一起。更何况他们之间的这种私会,既违背了封建的道德标准,也绝对不会为社会舆论所容忍。一经发现,她就将处于声名狼藉的境地。以上种种因素,必然会使莺莺、张生、红娘之间产生猜度、误会,从而引起矛盾冲突。他们之间的这种矛盾冲突,集中地表现在《闹简》、《赖简》等几折戏里。《闹简》(第三本第二折)是莺莺与红娘矛盾冲突的具体表现。莺莺从内心上讲是喜欢看张生的来信的;更希望从红娘口中得到老夫人赖婚以后张生的情况,但又生怕红娘知道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口不稳说出去。于是在红娘面前做出许多矫糅造作,令人难以捉摸的姿态来。作为莺莺形影不离的贴身丫环,对小姐的脾性儿当然是摸透了的。因此,当她从张生处带回简贴时才不直接交给小姐,就是“恐俺小姐有许多假处哩。”而把它放在妆盒儿上。”看她见了说甚么。”果然,莺莺见了简贴后,一方面“开拆封皮孜孜看,颠来倒去不害心烦”;另一方面又变脸发作,责备红娘不该拿这样的简贴来戏弄她。并扬言要告诉老夫人去,“打下你箇小贱人下截来”。对莺莺小姐的这种装神弄鬼的“做假”行为,红娘是十分明白的。但她不急于马上去揭穿,而是故意地要戏弄一下做假的小姐。于是稍带埋怨的口气说:“小姐使将我去,他着我将来。我不识字,知他写着甚么?”“分明是你过犯,没来由把我摧残;使别人颠倒恶心烦,你不惯,谁曾惯?”然后便转守为攻,说要拿这简贴儿去老夫人处自首,迫使莺莺说出:“我逗你耍来”的话。并千姐姐、万姐姐地央求红娘说出张生近日情况,终于吐露出了真意。这时,红娘才不无讽刺地戮穿莺莺小姐:“人前巧语花言,没人处便想张生,背地里愁眉泪眼”的虚伪。《赖简》(第三本第三折)也是莺莺、张生、红娘矛盾冲突集中表现的一场戏。本来是莺莺主动寄书与张生,邀请他前来私会的。但当张生出现在她面前时,她又翻脸不认账而加以拒绝,说出那番冠冕堂皇的话来,充分显示出莺莺的矛盾心理。对莺莺的突然赖简,书生气十足的的张生,除了惶恐不安之外,毫无办法。莺莺的赖简,不仅害苦了张生,她自己也吃尽了苦头,更使夹在中间的红娘左右为难。莺莺、张生、红娘之间的矛盾冲突,就是在彼此间的误会、猜度中引起的。这一对矛盾不是以一方的胜利,一方的失败而告终的。而是当彼此的误会消除,猜度释清之后,矛盾冲突也就解决了。然后同心协力,向以老夫人为代表的封建礼教进行斗争,进而把主要矛盾冲突推向高潮。
在红娘的大力帮助下,莺莺和张生之间的矛盾冲突逐渐得到解决。通过“酬简”,两情得以相遂。然而他们的这一“叛逆”行动,又必然为封建礼教、道德所不容。于是主要矛盾冲突的双方,即以老夫人为一方,以莺莺、张生、红娘为另一方的矛盾冲突再次被激化了起来,继续推动剧情急速地向前发展。于是产生了《拷红》、《哭宴》(《长亭送别》)、《惊梦》等十分精彩的几折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