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朴第一节白朴的生平和爱情剧——《墙头马上》

白朴,字仁甫,一字太素,号兰谷先生。祖籍霐州(今山西河曲附近)人。金哀宗正大二年(公元1226年),白朴出生于南京(今开封市)。父名白华,与诗人元好问是挚友。白朴幼年时正值金国覆亡,元蒙兵大举南下,大肆掳掠王公大臣及平民妻女、财物。白朴随元好问渡过黄河逃到山东。尔后读书作文,受元好问影响至深。金亡后,迁居于真定,(今河北正定)潜心于杂剧和散曲创作,不肯出仕元朝。晚年移居金陵(今江苏南京市),放浪于山水之间,以诗酒为乐。卒年不详。

据《录鬼簿》等文献记载,白朴曾作杂剧十六种。现仅存《梧桐雨》和《墙头马上》二种。另有《花月东墙记》、《御水流红叶》、《箭射双雕》三种仅存词曲残文的杂剧,是否为白所作,尚不能确定。白朴还有词集《无籁集》,存有小令37支,套数四套。内容多是写景、叹世,以及歌唱男女恋情等。文字大都清新俊逸。

《墙头马上》,全名《裴少俊墙头马上》。其故事本源于白居易新乐府中的《井底引银瓶》。主要描写洛阳总管之女李千金,在后花园赏花时,于墙头偶与马上的工部尚书裴行俭之子裴少俊相遇,一见钟情,各有眷恋之意。二人以诗帖作媒,于当晚双双私奔长安。裴少俊将李千金安排在裴府后花园内居住,自己谎称进园读书作文,竟与李千金在后花园同居了七年之久。夫妻感情甚笃,生下一男一女。某年清明时节,裴少俊之父裴行俭到后花园游玩,见到两个孩子,在严厉追问下,真情大白。袭行俭在盛怒之下,留下两个孩子,把李千金赶出家门,回到洛阳娘家。

裴少俊中状元后,官授洛阳县尹。来到洛阳后,立即乞求与李千金团聚,重做夫妻。李千金不允。裴行俭得知媳妇不肯相认,与夫人带领两个孩子牵羊担酒前来赔情。在一双儿女苦苦哀求下,夫妻重归旧好,合家团圆。

《墙头马上》虽然是脱胎于《井底引银瓶》诗,但无论从主题还是故事情节等方面,都作了重大的修改和提高。在白诗中,作者虽然对“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倾心式的爱情抱有某些同情,但就其主观愿望来说,作者是不赞成男女青年之间这种自由结合的,特别是私奔这种方式的。所以在诗的末尾,诗人用劝告的语气,告诫妇女们千万不要“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至此,诗人还怕读者不明白该诗的主题,又特别在诗题之下注明“止淫奔也”。白朴采用了白诗故事题材的框架,加以敷衍铺陈,而立意却与白诗完全相反。《墙头马上》着重歌颂男女青年对婚姻自主的大胆追求;充分肯定妇女冲破封建礼法的束缚,毫无顾忌地与也钟情于自己的男子私奔结合的合理行为。不仅具有反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与反门阀制度的积极意义。而且还突破了白诗“始乱终弃”的老陈套。

《墙头马上》成功地塑造了李千金的形象。她虽然也出于皇族显宦之家,但从不在人前炫耀自己的家世以抬高身份;也从不把门第当作婚姻天平上的筹码。一旦认定裴少俊是个“好秀才”,就毫不顾忌地去爱他,甚至和他一起私奔。什么封建礼教,“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全不放在话下。在裴少俊没有功名的情况下,他可以抛家弃亲,在裴府后花园一住就是七年。忍受着与世隔绝的、偷偷摸摸的幽居生活;在封建礼法维护者公爹的压力下,她敢
于公开顶撞,自始至终都没有屈服。最后还是裴尚书夫妻向她赔不是后,她才与裴少俊复婚;她用激烈的言词责备裴少俊的软弱和公爹的无情;她始终认为大胆追求自主婚姻是正当的行动,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地方,并敢于理直气壮地为这种行动进行辩护。以上种种,无不显示出李千金对自主婚姻是多么珍惜;对裴少俊的爱情是多么真挚、深厚和纯洁。由此不难看出,《墙头马上》中的李千金完全是一个有棱有角、大胆泼辣、光明磊落,十分富于抗争精神的女性形象。毫无闺阁弱女的犹豫和软弱。剧中的裴少俊和裴行俭的性格也都比较鲜明。着墨不多,各具特色。裴少俊虽不是一个喜新厌旧,始乱终弃的薄幸负心子弟,却是一位长期受封建礼教薰陶,不敢违抗父命,懦弱胆小,而又具有某些反抗意识的人物。开始时他热情大胆,毫无顾忌地为争取婚姻自主而斗争。和李千金在“墙头马上”一见倾心以后,竟能违抗封建礼法和父命,私自将李千金藏于后花园达七年之久。这种大胆的反抗行动和后来在他父亲威逼之下:“情愿写休书”将李千金休弃的懦弱恰成鲜明的对比。应该看到,裴少俊和一般薄幸的贵族子弟是有区别的。他虽然被迫休弃了李千金,但还是深深地爱着她。他瞒着父亲,悄悄地把李千金送回洛阳家中。中状元后,也未另求新欢,而是立即乞求复婚。这些情节,不仅使裴少俊的思想性格发展得以准确的表现,而且也为后来的夫妻重归于好埋下伏笔。同时对衬托李千金的坚强反抗、敢作敢为,以及使戏剧冲突更加激化等方面都起了一定的作用。此外,对裴行俭的冷酷无情、倚势欺人,蛮横无理,粗暴干涉儿女的自主婚姻,以及在事事处处上所表现出的一付封建礼法卫道者的狰狞面孔,和前倨后恭的可笑表演等等,都给读者、观众留下了深刻而鲜明的印象。

剧中的不足之处,是李千金与裴行俭辩论时,过份强调了门第观念。另外,剧作者最后给裴、李两家安排了一个曾经“议结婚姻”的前提,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作品的批判力量。

为您推荐

“雄伟的天才”——高乃依生平

彼埃尔·高乃依(1606—1684),是法国古典主义的创始者。 1606年6月6日,高乃依出生于诺曼底省卢昂城的一个贵族家庭,他的父亲是卢昂水泽森林特别管理。九岁时,高乃依在耶稣会举办..

“属于他的时代”——拉辛不平凡的生平和思想

拉辛(1639—1699),17世纪后半期法国古典主义的悲剧诗人,是古典主义戏剧的典范作家。 拉辛于1639年12月21日出生于拉费尔戴米龙的一个小官吏的家庭,幼年时代父母双亡,由祖母抚养..

具有世界影响的德国剧作家——席勒和《阴谋与爱情》

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人物除了歌德外,还有席勒。席勒(1759—1805》是具有世界影响的德国剧作家,他著有历史著作和美学论文,但他主要是写戏剧,并且主要从事历史剧创作。席勒青年..

一盏智慧的长明灯——萨特的生平和创作萨特的生活和创作

莎士比亚生平与创作概况

据史料记载,莎士比亚的父亲约翰·莎士比亚于1552年定居艾冯河畔的斯特拉福镇,从事羊毛生产和羊皮手套加工业,同时也做木材生意,这个小镇距伦敦约150公里,北边是亚登森林,与..

《维洛那二绅士》——友谊与爱情

维洛那是威尼斯西边的一座城市。这里住着两个年轻的绅士,一个叫瓦伦丁,一个叫普洛丢斯。两人从小结下深厚的友谊。从未因什么不愉快中断过。普洛丢斯有一个情人叫朱利亚,他..

关汉卿的生平和创作

关汉卿的生平,史无完整记载,仅能从一些零星片断的材料中知道他大约生于金末(1230年前后)。元成宗大德(1297—1307)初年,关汉卿作过[双调大德歌]小令十首,其中有“唱新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