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朴工于情词,表现手法多样。同是以爱情为题材的杂剧,艺术风格往往各自不同。《墙头马上》是喜剧,《梧桐雨》则为悲剧;前者主要通过矛盾冲突去揭示人物鲜明、独特的性格;后者则依靠对人物心理刻画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墙头马上》寓庄于谐,妙趣横生;《梧桐雨》描摹明皇负疚、追悔的心态也动人心魄、催人泪下。充分显示出白朴多样化的艺术风格。
白朴杂剧的语言,无论是曲辞还是宾白都很优美动人。题材不同,使用的语言也各异。《梧桐雨》是一部以宫廷为主,描写帝王、贵妃爱情生活的剧,文词比较庄重、典雅、华丽;《墙头马上》是一出富于社会意义的婚姻爱情的杂剧。无论是曲辞,还是宾白都比较本色、通俗,真实生动,而又不失其清丽典雅。
善变陈意,化旧为新,也是白朴杂剧艺术手法重要特点。例如《墙头马上》是根据白居易的《井底引银瓶》诗敷衍而成的。作者十分巧妙地将其中的“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绝;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四句诗,描写成裴行俭迫害儿媳李千金的两个细节;要李千金把头上的玉簪磨成针;用游丝系住银瓶去井中汲水。证明她与裴少俊婚姻的合法与否。结果是簪折瓶坠,李千金被休弃。不仅深刻地揭示出裴行俭的故意刁难、狡诈专横、冷酷无情的丑恶咀脸。同时也表现出李千金坚强不屈的性格。还推动了剧情的向前发展,增强了戏剧色彩。《梧桐雨》的第四折——《雨梦》,可以说几乎都是从白居易《长恨歌》诗中的“秋雨梧桐叶落时”一句演化而来。作者给唐明皇安排了一个十分典型的怀人环境:梧桐叶落的深秋,寂静孤独的夜晚,萧瑟冷落的深宫。秋风秋雨,不停地吹打着一树梧桐,凄凄惨惨,滴滴点点。在如此凄凉的环境下,怎能不引起唐明皇对往事的追忆,对爱妃的思念呢?正如张人和指出的那样:这段描写“俨然是一首秋雨赋,又如一篇抒情长诗”,既“抒写了唐明皇的一缕哀思”,又“缠绵悱恻,万转千回,极尽铺排之能事。”(见《元曲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白朴真不愧是一位“善变陈意,化旧为新”的能手。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