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认为,我国最早的南戏作品有《赵贞女蔡二郎》和《王魁》两种。前者已全佚,后者也仅存残文。这两种南戏,都是描写男子发迹后负心的故事,并对这种负心行为表现出极大的愤慨与鞭挞。《赵贞女蔡二郎》据《南词叙录》的记载看,主要写东汉文人蔡伯喈弃亲背妇,为暴雷震死的故事。后来高明根据这个故事的情节,改编创作成南戏名作《琵琶记》。《王魁》则是写妓女桂英供给王魁读书、赴考。王魁中状元后,背弃前言,弃桂英另娶。桂英愤而自杀,死后魂魄变作厉鬼,活捉了王魁。这两部戏是较早把富贵易妻的社会问题搬上戏剧舞台的,具有鲜明的反封建思想倾向和较强的批判精神。这种面对现实的精神,虽然曾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但却为封建统治者所不容。演出不久,即被禁止,剧本也因之失传。但它却奠定了南戏发展的基础。
现存最早的南戏剧本,是保存于《永乐大典》中的《小孙屠》、《张协状元》和《宦门子弟错立身》三种戏文。
《小孙屠》,全名《遭盆吊没兴小孙屠》。一般认为是元人的作品,姓名不详,题“古杭书会编撰”。写开封孙必达不听弟弟屠户孙必贵的劝告,娶妓女李琼梅为妻。琼梅与开封府令史朱邦杰私通,杀死婢女,反诬必达杀人。必达被囚禁后,朱又欲谋杀之。必贵探监,以已代兄,让必达逃走。朱邦杰遂将必贵害死,弃尸荒郊。后经包拯审明,平反了这桩冤案。
《小孙屠》是一本公案戏。通过对昏官恶吏的刻画,揭示了元代社会的黑暗和吏治的腐败。同时也反映了厂大人民盼望出现更多像包拯这样的廉洁公正的官吏,为他们申冤雪恨的愿望。剧中对小市民屠户孙必贵的描写是较成功的。他性格刚强,为人聪慧,用自己的劳动所得,瞻养老母;哥哥要娶妓女为妻,他苦苦劝告。以后又暗中观察,发现奸情后,持刀追杀奸夫;哥哥遭难后,他又弃却前嫌,甘愿为兄替罪。作者热情地歌颂了这个处于社会底层的劳动小市民,对恶势力既能有所警惕,又能与之坚决斗争,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其它对妓女李琼梅复杂性格的刻画,对恶吏朱邦杰的歹毒凶狠、居心叵测的描写也还具体、生动。
《宦门子弟错立身》也是元人的作品,姓名不详,原题“古杭才人新编”。可见本剧也是出自接近市民阶层的书会才人之手。写金朝河南府同知之子完颜延寿马。不顾父亲的坚决反对,与江湖女艺人王金榜相爱。因一次私会被父亲撞见,延寿马被锁禁,金榜全家被驱逐出开封府境。后来延寿马出走,巧遇金榜,二人终于成为眷属。延寿马加入剧团,浪迹江湖,以卖艺为生。最后父子重逢,见儿子已与金榜结成丝萝,也就承认了既成的事实。
《宦门子弟错立身》虽是一部婚姻爱情戏,但却具有自己的特色。它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封建正统思想叛逆者延寿马的形象。延寿马是开封府同知的儿子,有钱有势有地位。而他却能抛弃封建的门第观念,跨越封建等级的鸿沟,去与一个处于社会最底层、地位低下,被人看不起的“下贱”女艺人相
恋。自主婚姻遭到破坏后,他不惜离家出走,浪迹江湖去寻找、追逐。并毅然以宦门子弟的身份同金榜结成丝萝。自己也成了一名江湖艺人。延寿马和王金榜的婚姻之所以取得成功,不是靠金榜题名,状元及第,奉旨完婚;也不是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由父母包办。而是全凭双方执着的追求,和对封建正统思想、门第观念蔑视、斗争的结果。也是延寿马自愿投身戏曲艺术的结果。单从结局这一点看,《宦门子弟错立身》与一般爱情剧的结尾也是不一样的。另外,从剧中的一些零星描写中,我们能看到古代艺人走街串巷,走北闯南的艰辛、苦难的生涯及独特的戏曲演出活动。为研究古代戏曲演出,艺人的活动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张协状元》,一般认为是南宋时期的作品。作者姓名不详。题为温州九山书会才人编撰。写四川富家子弟张协,赴京赶考,途经五鸡山时,被强盗抢劫一空,并被打伤。在附近山神庙避难时,得到一位王姓的贫困女子的救助,并与该女子结为夫妻。张协伤好以后,贫女又为他筹措路费盘缠,让他进京赴考。
张协中状元后,嫌贫女家贫貌丑,决心抛弃她。贫女千里跋涉,进京寻夫,却被张协赶出状元府大门。贫女沿途乞讨,回到五鸡山破庙中。不久,张协被任命为梓州佥判,赴任时经过五鸡山,与贫女相遇。为铲除隐患,张协竟用剑劈贫女,女子跌入深坑。后来贫女被王德用收为义女,并使夫妻得以团圆。
《张协状元》是根据《状元张协传》改编而成。它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个戏曲剧本,和《赵贞女蔡二郎》、《王魁》一样,都是描写“婚变”,批判男子负心这一主题的。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处于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南宋时期,大地主、大官僚把持朝政。为了统治的需要,曾经大开仕进之门,使一些原来出身微贱、仕途无望的人,或通过科举、或建立军功、或投身权贵、或因某种偶然的机遇,都有得到功名,跻身上层统治集团的机会。特别是通过科举这一途径,使一些处于下层的文人可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闻”。其中不少人,一旦功成名就,富贵到手,社会地位发生巨变以后,更把和王公贵戚、权贵公卿联姻作为巩固已得地位的手段;而一些公卿大臣们,也往往通过联姻的方式,笼络、利用那些新发迹变泰的贵人,以扩大或巩固自己的势力。他们互相利用,狼狈为奸,制造出不少“结亲权门,富贵易妻”的悲剧来。《张协状元》,就是把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较早搬上戏剧舞台的。剧中的张协正是这类人中的典型代表。他一旦功名富贵到手后,就变得冷酷无情,忘恩负义。不仅抛弃妻室,而且报贫女以刀剑,欲致之于死地。作者对张协这种利欲熏心,阴险狠毒的丑恶咀脸的揭露和批判是十分深刻的。
《张协状元》中的贫女形象也很鲜明。她勤劳善良。张协遭难时,她尽力相助,毫无所求。在封建社会,一个单身女子无原无故地去救助一个从不相识的青年男子,而且又是同住在一个庙中,在声誉上是要承担很大的风险的。可是贫女从不顾及。充分显示了她的高尚情操和坦荡的胸怀。张协上京赴考,贫女为他千筹万措,不惜剪卖自己的头发,以换取进京的盘缠,对张协可谓是一片至诚;千里寻夫至京,被张协吩咐下人乱棒打出,贫女对此虽然十分气愤,但从未采取有损于张协的任何行动。她是“哑子吃黄柏,苦在肚皮里”;张协重过五鸡山时,对她报之以刀剑,她仍未揭露他,而是谎说自己不小心失脚跌伤的。这是贫女善良、温柔的一面。对贫女的柔中带刚的
性格也有所刻画。如剧中的贫女曾多次当面责备张协的负义行为;千里寻夫至京遭拒绝后,毅然含恨而归等。然而作品中对人物性格的刻画也存在一定局限。如张协中状元后,一方面不认贫女,另一方面又拒绝宰相王德用的招赘。这不符合张协性格发展的逻辑;作者一面严厉批判张协的忘恩负义,富贵易妻的行为,另一方面又给安上一个与贫女重新团圆的尾巴。对贫女也是这样。作者既要保住她的贞节,又要使她得到好报。不惜违背生活实际,硬要编造一个团圆的结局,让贫女去做几天状元夫人。这样的人物性格和剧情发展,确实使人感到有些别扭,但却是作者苦心经营的结果。
从戏剧发展的角度看,《张协状元》的价值在于它是目前我国现存较早,也最完整的一部宋代南戏剧本,而且未经明人改动,基本上完好地保存了它的本来面目。同时它又是一个当时的演出脚本,从中更可以看到宋代剧本及演出形式的概貌。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