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九思(1468-1551)字敬夫,号渼破,陕西县人。康海(1475—1540),字德涵,号对山,陕西武功人。他俩都是“前七子”①中人物,弘治正德间名士。王九思的《杜甫游春》写安史之乱后唐玄宗出居蜀中时杜甫游长安,目睹荒败景象,不禁痛骂权相李林甫的“嫉贤妒能,坏了朝纲”,后隐身避世事。作者对奸臣恶吏的指斥颇为有力:“三三两两厮搬弄,管什么皂白青红。把一个商伯夷,生狃做虞四凶。兀的不笑杀了懵懂,怒杀了天公。自古道聪明的却贫穷,昏子谜做三公。”其借古讽今寓意十分明显。有人说,剧中李林甫实则影射当时宰相李西涯,与作者正德间因涉嫌是刘瑾政派被免职
②
回乡的政治际遇有关。康海的《中山狼》是一部“具有寓言特点的讽刺喜剧”。被王季思等收入《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中。据说是康海据其老师马中锡的《中山狼传》改编的。故事写晋国正卿赵简子大猎中山,见一狼纵箭射之,狼带箭而逃,途遇奉行“无所不爱”迂腐信条的墨者东郭先生,便甜言蜜语再三求救,东郭遂将狼藏入书囊,使狼脱险。但事后狼却恩将仇报,要吃掉东郭。东郭提出“若要好,问三老”,先后询问老杏树、老牛,但杏树与老牛都历数人之忘恩负义,帮了狼的忙。最后杖藜老人裁判之时用计杀死了狼,
①“前七子”是明弘治中倡导文学复古“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中的七个人: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
②康海作《中山狼》杂剧之说,起于晚明。由于前此材料未见提及者,故有人怀疑,认为非康海所作,这里姑从众说,定为康作。
救了东郭。全剧辛辣地讽刺了东郭的迂腐。批判了不辨善恶是非的仁慈与温情。据说此剧与马中锡的《中山狼传》都是借以讽刺李梦阳对康海的负恩①这类忘恩负义的寓言是世界性的,不少民族都存在,据郑振铎所列表可见②。可能中国的中山狼故事原也是民间传说,马中锡和康海拿来改编用以寄托怨愤:《中山狼》的第三折[天净沙]道:
俺为您拼了身躯,俺为您受了忧虞,刚把您残生救取,早把俺十分饱觑,这瘦形骸打点充駜!
第四折末[太平令]曲:
怪不得那私恩小惠,却教人便叫唱扬疾。若没有个天公算计,险些儿被么麽得意。俺只索含悲忍气。从今后见机,莫痴。呀!把这负心的中山狼做傍州例。
似乎很可见出作者的怨望与愤愤。康海被罢官三十年,卒于嘉靖十九年、六十六岁时。
《中山狼》剧结构严谨,语言精炼、本色、自然,人物鲜明生动,思想较深刻。如最末折东郭与杖藜老者的一段话:
末:丈人,那世上负恩的尽多,何止这一个中山狼么?
老:先生说的是,那世上负恩的好不多也!那负君的,受了朝廷大俸大禄,不干得一些儿事,使着他的奸邪贪佞,误国殃民,把铁桶般的江山,败坏不可收拾。那负亲的,受了爹娘抚养,不能报答,只道爹娘没些挣挫,便待拆骨还父,割肉还母,才得亨通,又道爹娘亏他抬举,却不思身从何来。那负师的,大模大样,把个师傅做陌路人相看,不思做蒙童时节,教你读书识字,那师傅费他多少心来。那负朋友的,受他的周济,亏他的游扬,真是如胶似漆,刎颈之交,稍觉冷落,却便别处去趋炎赶热,把那穷交故友撇在脑后。那负亲戚的,傍他吃,靠他穿,贫穷与你资助,患难与你扶持。才竖得起脊梁,便颠翻面皮,转眼无情。却又自怕穷,忧人富,剗地的嫉忌,暗里所算他。你看世上那负恩的却不个个是这中山狼么!
骂尽了世上的负义之徒,写尽了封建社会的炎凉世态。
在写景上《中山狼》也大有元人风范,如第一折的[油葫芦]:
古道垂杨噪晚鸦。看夕阳恰西下,呀呀寒雁的落平沙。黄埃卷地悲风刮。阴云遍野荒烟抹。只见的连天衰草岸,那里有林外野人家?秋山一带堪描画,揾挡不住俺清泪洒袍花。
比起那些典故堆积、艳语满纸的骈骊派传奇,真有令人耳目一新之感。
除《中山狼》外,康海尚有《王兰卿服信明贞烈》杂剧。
后于《杜甫游春》《中山狼》而在杂剧上作出贡献的是杰出的戏曲家徐渭的《四声猿》。徐渭(1521—1593),字文清,后改文长。有天池、青藤
①正德初年,宦官刘瑾专权,慕康海才华,曾招之,康不肯就。后李梦阳代人拟弹劾刘瑾的奏章而被刘关
入监狱,并定为死罪。李梦阳求救于康海,于狱中出纸片曰:“对山救我”。康海为此而谒见刘瑾,救梦
阳脱虎口。不久,刘瑾败落,康海受牵连罢归乡里,李梦为朝廷起用,却不为康海申辩。
②故事来源/施恩的人/忘恩的兽/兽所遇之困厄/初次遇见之二或三物/最后遇见之人或物中山狼传及中山狼
杂剧/东郭先生/狼/赵简子打猎/牛、杏树/杖藜老子中山狼院本/东郭先生/狼/赵简子打猎/牛、杏树/土地神列那
狐的历史(文基译本)/人/蛇/落于网中/乌鸦、熊与狼/狐Steele的潘约故事/婆罗门/虎/落于陷井中/Pipae树、
水牛/豺儿西伯利亚的故事/Kirghiz/蛇/鹤的捉食/牛、榆树/狐高丽的神仙故事Griffih/和尚/虎/落于陷井中/大
树、石神/青蛙Asbiornsen&Moe的挪威的民间故事//龙/被压于大石下/狗、马/狐
山人、山阴布衣等号,浙江山阴人。徐渭才华横溢,诗文书画无所不能,但却科场失意。二十岁进学,三年一考,接连七次失利,到老仍是一个秀才。他曾在浙江总督胡宗宪幕中为书记,颇受胡的器重。他“好奇计”“谈兵多中”(袁宏道语),曾参加过抗倭战争。后来胡宗宪失势入狱,他也受到牵连。因长期心情压抑,忧忿疑惧,积郁成狂,意图自杀而未遂。在乖戾狂躁的心态和精神病带来的幻觉中,他怀疑继室张氏不贞,将她杀死而被捕入狱,过了七年的囚徒生活。他思想激进,与李卓吾同为明代进步思想的代表者。他的《四声猿》杂剧内容和形式上都表现了他超凡脱俗的思想和不受世俗规范的个性。
《四声猿》包括四个杂剧:《玉禅师翠乡一梦》、《狂鼓史渔阳三弄》、《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其中,《玉禅师》是最早作品,大约作于嘉靖三十四年(1556),徐渭三十五岁前后。全剧仅二折。故事写南宋绍兴年间,临安水月寺高僧玉通,因不肯参拜新上任的府尹柳宣教,为柳宣教所忌恨。为对玉通实行报复,柳宣教派妓女红莲扮作良家妇女来寺中引诱玉通入圈套,使玉通破了色戒。事后玉通察觉,恼恨而死。怨魂投入柳宣教妻腹中,成为柳的女儿柳翠,长大沦落为娼,败坏了柳家的门风。玉通的师兄月明和尚奉祖师之命,访柳翠于西湖边佛寺,点破了柳翠前生之事,柳翠感悟,二人修成正果,同行而去西方。此剧是根据传说中的红莲、柳翠故事敷衍而成的。田汝成的《西湖游览志》所记民间传说,与徐渭此剧情节基本一样。但徐渭也增加了一些新内容。不能否认,徐渭此剧带有因果报应色彩。但它以修行二十多年的高僧玉通禅师面对红莲的诱惑不能自禁、一朝而败,说明了禁欲的虚伪和违背人性。它认为虚伪是人精神升华终成正果的最大障碍,因此,“他以和尚妓女两种绝不相同的人物,互相对照,他认为只要是真性情真道德的人,不管是妓女和尚,都能升天得道,伪善者才永远是天国门外之客”①。玉通和尚破戒后有一段自嘲的话:
当时西天那魔登伽女,是个有神通的倡妇,用一个淫咒把阿难菩萨霎时间摄去,几乎儿坏了他戒体,亏了那世尊如来才救得他回,那阿难是个菩萨,尚且如此,何况于我?
这实际上是以形象方式表现情欲对非人性戒律挑战的胜利,阐述自己在激烈的思想论争中“情”与“理”关系问题上的看法。在明代剧坛充斥着伦理说教之时,徐渭的《四声猿》将进步的社会思潮演化为戏剧,公开阐扬情欲的天然合理性,其意义不可低估。它是接踵而来的《牡丹亭》等优秀戏剧所要表现的进步主题的先声。
《狂鼓史》大约完成于万历二、三年,徐渭七年监牢生活结束后不久。故事根据《三国演义》敷写而成,但将骂曹场所移在了阴司。全剧仅一折,写祢衡上天做天官之前,应判官之清,在阴间再次击鼓骂曹的情形,后世也称之为《阴骂曹》。曲词中充溢着悲忿狂放的激情。其中揭露曹操的阴毒,痛快淋漓。如[油葫芦][天下乐]两支曲,沉痛至极:毒,痛快淋漓。如[油葫芦]第一来逼献帝迁都,又将伏后来杀,使郄虑去拿。唉!可怜那九重天子救不得一浑家。帝道后少不得你先行,咱也只在目下。更有那两个儿,又不是别树上花,都总是姓刘的亲骨血在宫中长大,却怎生把龙雏凤种做一
鮈鱼虾。
①见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
[天下乐]有一个董贵人,是汉天子第二位美娇娃。他该什么刑罚,你差也不差,他肚子里又怀着两三月小哇哇。既杀了他的娘,又连着胞一搭,把娘儿们两口砍做血虾蟆。
前人说此乃徐渭“有为而作”,或以为是以曹操影射严嵩,因徐渭曾一再在诗中以击鼓骂曹的祢衡喻因揭发严嵩党徒罪行而遭杀害的沈炼。不管其说确否,总之,其借古骂今,吐露对当朝奸佞弄权的愤慨是显而易见的。
《雌木兰》、《女状元》是令妇女扬眉吐气之作。两个女主角,一文一武,一个疆场英雄,一个文苑才女。《雌木兰》演木兰替父从军事,其事北朝民歌已有之,作者略增其事如擒贼、木兰父姓花名弧,木兰最后嫁王郎等。歌颂了木兰的非凡才干和无比英勇,全剧共二折。《女状元》写黄崇嘏女扮男装参加科考,得取状元,为官理政,大展才华,政绩斐然。全剧共五折。也是据历史故事改编的。这二部戏,表现了徐渭在妇女问题上的进步观点:妇女有与男子相同、甚至男子所不及的聪明才智,如果给她们与男子平等的机会,她们必会做出一番经世治国、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剧中唱词道:“立地撑天,说什么男儿汉”;“世间好事属何人?不在男儿在女子!”它实际上代表了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生而产生的新的社会思潮,是对封建传统观念的冲击、叛逆和挑战。
徐渭在明代戏曲史上有较重要地位。从思想内容上讲,他的《四声猿》一扫前此剧坛存在的卫道的陈腐的说教,表现出对封建伦理道德的某种不敬,把所生活时代特有的时代特征和新的思想带入了戏剧。他肯定人的情欲,谈论男女平等,赞美叛逆精神,这在明代戏剧文学的思想境界方面,是一个值得注意的转折,其后的《牡丹亭》、《玉簪记》、《娇红记》等均是它的思想的延伸或发展。
《四声猿》曲词宾白都明白晓畅,通脱利落,本色自然;风格雄豪辛辣。在杂剧形式上,也如其为人,狂放不羁,未守元人规矩。曲调不限南北,折数不拘多少,多至五折,少则一出,又非一人主唱到底。这都是对明初朱有燉就有之的明杂剧某些特点的发展。虽然在曲词格律上受某些曲论家訾议,但一些戏曲大家,都对他推崇备至。陈继儒说:“徐文长老子独步江东;”王骥德谓《四声猿》“高华爽俊,称丽奇伟,无所不有,称词人极则,追躅元人。”汤显祖则赞曰“《四声猿》乃词坛飞将。辄为之演唱数通,安得生致文长,自拔其舌!”而他把四剧合为一组,冠以总名《四声猿》,也是创举。后人蹈之者如清人张韬的《续四声猿》和桂馥的《后四声猿》等,均表明了其影响之深。
《四声猿》之外,据传《歌代啸》杂剧也是徐渭所作,有人称之为内容严肃的闹剧。它以荒诞的情节、市井的琐事、风趣的语言、嘻笑怒骂的方式,抨击了是非颠倒的社会相。
此外,徐渭还著有《南词叙录》一书,是现存最早的研究南戏的专著,它对南戏的起源,发展、风格、声律等都有涉及,并品评了前人的南戏和当时的传奇,表现了他重“本色”的观点。对戏中常用的术语、脚色、方言等也有简要考释。是研究戏曲尤其是南戏发展的重要资料。
这一时期比较重要的杂剧作家作品还有杨慎(1488—1559)的《宴清都洞天玄记》、李开先的《园林午梦》、冯惟敏(1511?—1580?)的《僧尼共犯》、《梁状元不伏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