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族政权对汉族乐舞文化的接收

宋朝时期,全国并没有得到真正统一。沿着长城内外的契丹族政权辽和居住在青海一带的党项羌政权西夏,一直与北宋形成对峙局面。公元 12 世纪,女真族建立政权金与南宋对峙。辽、西夏、金三个政权都属于奴隶主国家。在它们相互之间以及和宋朝的征战中,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逐渐过渡到封建社会。

辽建国后,辽代宫廷礼仪制度多模仿中原汉制,同时,对本民族乐舞文化也十分重视。辽代宫廷设有国乐、雅乐、大乐、散乐、铙歌、横吹乐等。其中一部分是汉唐历代宫廷所保留的节目,一部分是本民族歌舞。如,《国乐》是“犹先王之风”的契丹族传统乐舞,《雅乐》继承了西周以来宫廷用乐规格,《大乐》是唐宋歌舞,《散乐》是民间杂技节目等。辽太宗时,曾攻进后晋都城开封,将后晋宫女、宦官、方技、百工、太常以及乐谱石经等运走。辽代宫廷将从汉地得到的乐舞编入《大乐》,有“景云乐舞”“庆云乐舞”“破阵乐舞”“承天乐舞”,用于宫廷礼仪宴享之中。辽代宫廷宴饮时,有各使臣起舞祝酒的规定,这是唐代祝酒之风的存留。辽代雅乐舞设置也是仿唐旧制。辽代宫廷宴会典礼时,还引进了宋代以来兴起的杂剧节目。此外,辽代本民族的巫舞较盛行,在许多仪式中,如“祭山仪”“瑟瑟仪”(求雨仪式)中,均有歌舞相伴。史籍中,辽代尚无代表性的或著名的舞蹈。辽代乐舞文化主要综合吸收了汉族乐舞文化,同时也综合了本民族歌舞成份,呈比较简单的发展状态。河北宣化出土的辽墓壁画“散乐图”,北京房山云居寺辽塔和石幢上的乐舞人形象,是了解辽代舞蹈情况的形象资料。

西夏政权一直在宋、辽之间周旋。西夏建国后,仿照宋制建立官职,创制西夏文字。西夏曾派臣到北宋,请求给予伶官、工匠以及戏剧服装和化妆用品等。宋嘉祐 7 年,西夏上表求《九经》《唐史》《册府元龟》等典籍。由此可见,西夏重视汉族中原文化。在出土文物中,如敦煌壁画,榆林石窟西夏壁画,安西千佛洞西夏伎乐壁画,均可看到西夏乐舞形象资料。史籍正史乐志中很少提到西夏乐舞情况。

金代建国后,对辽、宋都进行征战掠夺。后北宋被金所灭,南宋偏安江南。在与南宋对峙时期,金进一步南下,发动对南宋的掠夺。金人灭北宋进入汴梁(今开封)时,将宋朝的法物、仪仗、图籍带走。金朝的礼乐制度,依照唐宋旧典审议制定,直接吸收宋代乐舞文化。金代宫廷宴享朝会时,按中原传统作文武舞,设雅乐,有文武舞《保大定功之舞》《万国来同之舞》。金朝宫廷乐舞机构设太常管理雅乐,设教坊管理铙歌、鼓吹等。另有“散乐” “本国旧音”等。金代重视并欣赏汉族文化艺术。金代戏曲已经很兴盛了,宋代杂剧发展到金代,称“院本”。金院本是载歌载舞的形式,在戏曲艺术发展中占有重要一席。金代还有一种歌者不舞,舞者不歌的形式——“连厢
词”。金代舞蹈文物,如河南焦作出土的邹琼画像石墓中的“乐舞图”和金墓中的舞俑,山西襄汾金墓中的散乐俑等,反映了金代舞蹈的状况。至今尚存的满族民间歌舞,也是了解金代舞蹈的线索。

辽、西夏、金政权时期,除了吸取汉族乐舞文化之外,舞蹈并没有更多的发展。但是,辽、金时代的戏曲发展却引人瞩目。辽、西夏、金作为异族政权,存在的时间并不长,但它们在历史发展中,都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辽、西夏、金对中原乐舞文化的吸取接收,使汉族乐舞文化传播进一步扩大。

为您推荐

异族政权对汉族乐舞文化的接收

宋朝时期,全国并没有得到真正统一。沿着长城内外的契丹族政权辽和居住在青海一带的党项羌政权西夏,一直与北宋形成对峙局面。公元 12 世纪,女真族建立政权金与南宋对峙。辽、..

蓬勃兴起的民间舞蹈

唐代灭亡,大批艺人和乐舞作品散失在民间,辉煌唐舞落下帷幕之后,舞蹈走在衰落直至消失的道路上。如果,我们从更宽的范围来看,这种舞蹈发展的衰败,只是在宫廷舞蹈的线索上..

吸收在戏曲中的舞蹈

封建社会后期,舞势衰落,戏曲兴盛。随着戏曲对社会娱乐的全面占领,舞蹈发展,一方面走入民间,另一方面被戏曲吸收消化,融合在戏曲框架及表现之中。在戏曲艺术发展完善的过..

世纪之交 舞蹈启蒙

裕容龄——首开向西方学舞之先河

裕容龄之所以受到中国舞蹈学界的重视,正是因为她是近代中国第一位接触外国舞蹈的人物。她生于 1882 年,父亲裕庚为晚清一品官。身为高官的他从未想到正是他职位的优越,使他为..

西方舞蹈,阔步向封闭的中国社会走来

在对西方舞蹈的吸收上,裕容龄是走出去的。而同时,西方舞蹈也开始通过各种渠道向中国社会渗透。 随着留洋海外的学生和出使各国的清廷官员在数量上的日渐增多,各种由这些人撰..

黎锦晖与舞蹈美育和舞蹈普及

历史进入 20 世纪,新旧文化的斗争日益尖锐,新派知识分子提倡废科举、办新学,使得教育界气象更新,旧貌换新颜。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中国一些大城市的学堂教室,在开设了“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