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容龄——首开向西方学舞之先河

裕容龄之所以受到中国舞蹈学界的重视,正是因为她是近代中国第一位接触外国舞蹈的人物。她生于 1882 年,父亲裕庚为晚清一品官。身为高官的他从未想到正是他职位的优越,使他为中国舞坛种下了舞蹈的幼苗(见图7)。

图 7 裕容龄表演《剑舞》

在裕容龄 12 岁那年,父亲被派出使日本,裕容龄与全家东渡扶桑,这使她首先见识并学习了日本舞蹈,当时她最喜爱的是《鹤龟舞》。裕氏夫妇见女儿对舞蹈艺术情有独钟,遂请来东京红叶馆的一名专业舞师教裕容龄专门学习日本舞蹈。不过,他们首先约法三章,不允许她将来在舞台上或公众面前抛头露面,以败坏祖宗的名声。

1901 年,父亲又携家眷出使法国。这次巴黎之行,可以说无论是对裕容龄还是对中国舞蹈来说,都开始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西方舞蹈文化终于开始向中国社会露出了微笑。

裕容龄到巴黎后,立即拜当时已蜚声欧美的西方现代舞鼻祖依莎多拉·邓肯为师,并于不久就得到了邓肯本人的赏识,很快就在许多舞蹈中担任主演。邓肯的自由新舞蹈,对裕容龄来说,不啻是一种精神上的彻底解放。她毅然地将家训抛之脑后,勇敢地登台在邓肯创作的希腊神话舞剧中出任主角。一旦当她进入舞蹈的世界,这位身着长衫的东方女子,便立刻获得了西方观众的好评,同时也招徕了父亲的严厉训斥,父亲把她反锁在家中让她反省。尽
管如此,女儿在舞蹈艺术上展露的极高天赋,也不得不令父母踌躇再四,最终还是将她送进巴黎音乐舞蹈学院学习正统的芭蕾舞。西方芭蕾舞以其独有的优雅与规范,又为裕容龄打开一扇新的大门。1902 年,裕容龄又开始登台了,她以表演舞蹈《希腊舞》和《玫瑰与蝴蝶》,为她的西方学舞生涯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1903 年,裕容龄带着她的西方舞蹈知识和技艺与全家一起返回中国。

1904 年,她入宫担任慈禧太后御前女官。由于她特殊的掌握外来舞蹈的才能,颇得喜欢洋玩意儿的慈禧的赏识和宠爱,裕容龄被留在宫中专门研习舞艺。1905 年,裕容龄曾为慈禧和光绪表演过《西班牙舞》、《希腊舞》和她自己创作的《如意舞》。

从名字上可以看出,《如意舞》已经是很有中国的特点的了。的确,这个专为慈禧太后而编、结束时将手中的如意献给太后并祝福她吉祥如意的《如意舞》,是裕容龄尝试走自己的路而创作的中国舞蹈。回国后,裕容龄有机会观看了每逢年节和大型典礼活动而奉诏入宫的“戏班”和民间“走会”的众多演出,接触了一些中国传统的舞蹈形式,萌生了她创作中国舞蹈的意图以及接下来的付诸实践。裕容龄将中西舞蹈文化内含融于一炉,先后创作了《扇子舞》、《荷花仙子舞》和《菩萨舞》等。她在宫中表演的舞蹈,无论是中国的还是西方的,都深受宫中人士的广泛喜爱。

1907 年裕容龄出宫并结婚,但她的舞蹈表演并未就此终止。她先后多次参加了各种义演活动,比如,1922 年 1 月 8 日,她以自己的舞蹈节目参加了由北平美育社为北平四郊农民筹集救济款项而在上海真光剧场举办的歌舞晚会; 1928 年 2 月 18 日,北平天津中外慈善家们在协和大礼堂举行演艺会,她又表演了《华灯舞》和《荷仙龙舟会》等作品。她的这些舞蹈活动无疑为在舞蹈文化方面荒漠一片的中国社会以启蒙的意义,尤其是在世纪更替的时候,因而引起后世舞蹈学者对她的关注是很自然的。裕容龄于 1973 年逝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她担任国务院文史馆馆员。

为您推荐

西方舞蹈,阔步向封闭的中国社会走来

在对西方舞蹈的吸收上,裕容龄是走出去的。而同时,西方舞蹈也开始通过各种渠道向中国社会渗透。 随着留洋海外的学生和出使各国的清廷官员在数量上的日渐增多,各种由这些人撰..

黎锦晖与舞蹈美育和舞蹈普及

历史进入 20 世纪,新旧文化的斗争日益尖锐,新派知识分子提倡废科举、办新学,使得教育界气象更新,旧貌换新颜。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中国一些大城市的学堂教室,在开设了“乐..

本世纪早期歌舞团的粉墨亮相

随着中国某些大城市中舞蹈活动日益兴旺的势头,一些纯商业性质的歌舞团体于二三十年代开始出现。不过,这些歌舞团的表演大多只是搬演西方歌舞节目。也有一部分进步人士向资产..

舞蹈革命 革命舞蹈

为中国新舞蹈开路奠基—舞蹈先驱吴晓邦

中国新舞蹈艺术,是 30 年代以鲁迅为旗手的左翼文化运动影响下的产物,它的起点具有革命性和进步意义。这项事业的先驱,就是当代中国新舞蹈艺术的开山人物吴晓邦。 吴晓邦,19..

中国舞坛一朵亮丽无比的清荷——戴爱莲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被中国历代文人雅士誉为“花中之君子”。在中国近现代舞史上,也有一位品性若荷的“花中君子”,她热情刚正、为人坦诚,心似莲花般..

舞蹈,始终伴随着中国人民的进步事业

在二十世纪上半叶发生的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之中,带有鲜明的进步意义的革命舞蹈活动,始终都在伴随着这一艰苦卓绝的过程。 自 1927 年中国共产党从大革命失败的血泊中重新站立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