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舞剧 繁荣初呈

舞剧是舞蹈艺术的高级形态,同时也是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的一种戏剧样式。它由古代舞、乐、歌、诗并立的综合性表演分化、演进而来。近代意义上独立完整的舞剧,是伴随着近代剧场在西方的出现而逐渐形成的。

中国古代舞蹈表演中虽然已不乏戏剧性因素;宋元以后兴起的戏曲更是“以歌舞演故事”的舞台艺术。然而,戏曲里的“舞”只在演唱和道白中穿插进行,并未成为统领戏曲诸表现形式的主要艺术手段,因此,中国虽有丰厚的传统舞蹈文化之历史积淀,但终未能促成舞剧的正式诞生。作为近代剧场艺术之一的舞剧,在中国的出现是本世纪 30 年代的事。扶桑求学归来的吴晓邦,面对破碎的山河,于 1939 年为上海中法艺专的学生们创编了具有象征意味的三场舞剧《罂粟花》。中国第一部舞剧终于呱呱坠地。

中国舞剧在 30 年代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五·四”以来,新文化运动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勃然兴起,西方文化与艺术大量传入。在舞蹈方面,古典芭蕾和始于本世纪初的欧美现代舞,为包括中国舞剧在内的中国新舞蹈的崛起提供了新的艺术土壤;中国近、现代史上风起云涌的社会变革和革命斗争,同时也吁求着直面社会和人生的新文艺的问世。以《罂粟花》为标志的中国舞剧的诞生,正是这种时代需求在舞蹈界的积极回响。它仿佛在向世人宣布,应社会风云而兴的中国舞剧将唱出我们民族和时代的大风歌。

继《罂粟花》之后到建国初期,中国舞剧开始了它最初阶段的多方面尝试。这期间较有影响的人物和作品有,吴晓邦的《虎爷》(1940)、《宝塔牌坊》(1942),俄籍犹太人阿龙·阿甫夏洛穆夫的《古刹惊梦》(1941)、《孟姜女》(1944),梁伦的《五里亭》(1945)、《花轿临门》(1948)等。其中,吴晓邦以现实斗争生活为主要对象,借鉴西方表现主义现代舞蹈思想和创作手法,开始了现实主义风格的舞剧创作;阿甫夏洛穆夫以他自幼受戏曲熏染、同时又深谙西方音乐的个人背景,尝试着京剧“舞蹈化”的创新;梁伦则将艺术的触角伸向民间,追求风格浓郁的中国民族舞剧。1950 年,欧阳予倩、戴爱莲等运用芭蕾的形式和技法创作的《和平鸽》问世。至此,中国舞剧的先行者们以他们的全方位探索,勾勒出了中国舞剧在未来岁月的大致走向。这便是:以戏曲舞蹈及其它传统形式为主的“古典风格”舞剧;以民族和民间歌舞为主的“民族风格”舞剧;以芭蕾的形式和技法为主的“芭蕾舞剧”;按照现代舞的美学原则而又相对突出个人风格的“现代舞剧”。

建国后,社会的安定,政府的倡导和全面展开的新生活,使舞蹈创作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大量中小型舞蹈作品的出台,又进一步为舞剧创作积累了经验。1952 年中央实验歌剧院设立了舞剧组,1954 年北京舞蹈学校成立,以及翌年的首期编导训练班,使舞剧创作队伍初具规模。一个以民族和传统的舞蹈为基础,借鉴苏联舞剧创作经验,发展中国民族舞剧的创作思想也基本形成。与此同时,一批带有探索性质的中小型舞剧,如《盗仙草》、《东郭先生》等相继涌现。在这种种摸索和酝酿之后,中国舞剧终于迎来了它的韶华之年。

为您推荐

声色追求与舞蹈进化

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阶段里,原有的制度和观念逐渐变化了。最突出的例子是原始社会的公开选举制“禅让制”,在这一时期,由夏禹的儿子夏启废除了。夏启杀死了原“禅让制..

人类生存与舞蹈雏形

原始社会人类生存状况极其低下,穴居野处,茹毛饮血。人类的进步首先是生存条件的不断改善提高。我国古代传说记载,原始先民“有巢氏”“构木为巢,以避其害”,其后“燧人氏..

“制礼作乐”与“礼崩乐坏”

商朝末年,纣王穷奢极侈,刚愎拒谏,搜括剥削,重刑镇压。人民的负担和社会矛盾都达到极点。这种社会现象,呼唤着一位圣贤君主,来结束这种状况。于是,周武王联合了庸、蜀、..

早期舞蹈 祈神求天 记事象功

秦朝舞蹈--兼容并取艺高技强

春秋战国“礼崩乐坏”,东周列国逐鹿中原的混乱局面,在“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的气势中结束了。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的中央集权封..

“秦王扫六合”掀起汉舞泱泱大国气象

春秋战国以来的,多姿多彩的七国乐舞文化及其它表演艺术,汇集一起,在汉代安定繁荣的社会条件下,产生了一种新的表演艺术——“百戏”。这是汉代最主要的表演艺术形式。“百..

分裂与割据,推进舞蹈交融

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被西晋王朝短暂统一之后,接着又陷入东晋与十六国、南朝与北朝的对峙局面。分裂割据、连年战乱 300 多年。这一时期,舞蹈的发展主要贯穿在《清商乐》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