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青溪何处边?这首诗描绘了桃花溪幽静的景色,表现诗人对陶渊明所描绘的世外桃源生活的向往。首句写远望之景。高高的飞桥隔着野烟若隐若现,宛若仙境。
次句写问。进入桃花源的洞口竟在何处?可见诗人的兴趣。但第三句并未回答,又转写眼前之景,溪中只见桃花随流水漂去,似乎桃源就在前方。最后诗人的再一次提问已明确表示了怀疑。诗的妙处正在有问而无答,戛然而止,诗人对桃花源的企羡,尽在不言之中。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
面对清澈的江水,捧读两封友人的来信。 抬起头,只见商山上桃花艳艳,令人喜不自禁。诗人奉召还京,是一喜;途中又接友人书信,更是一喜。 君恩友情,交织在诗人的心头。“临水”二字点活了诗句,意境毕呈:清清流水,粼粼波光,映出了诗..
去年的今天,这门旁曾伫立着一位窈窕的姑娘,她笑容可掬,面色粉红如盛开的桃花。 今日我又故地重游,但物是人非,只有春风缕缕,桃花依旧。写姑娘的美,用桃花来衬托,人面桃花相辉映,艳丽异常。 景物依旧,却寻人不遇,表现了诗人浓郁..
这是描绘美女佳人容貌的名句。 眉毛就象柳叶一样又细又长,面容就如桃花一样红润细腻。诗人用形象的比喻,描绘出佳人的俏丽。比“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以及“倾国倾城”等描绘美女的词语更为清新动人,至今仍用“柳..
词写梦中所见的景色和欢情。 江城金陵的春天秀美可爱,到处是盛开的桃花,翻飞的柳絮。最动人的要数美丽的少女闲坐花絮之中,轻吹慢奏,恰似人间仙境一般。但觉后醒来,一切均已消失,能不令人惆怅? 注:秣陵,即金陵,现在的南京。..
正对着房门,有一条幽深、静穆的小道,两边杜若等花草繁茂,芬芳四溢,令人留恋。 曲径通幽,离居室不远处又是美丽迷人的桃花源。诗人借用两个典故,状难写之景于目前,把那种绚烂多彩、让人陶醉的景色,宛如一幅画卷般展现在我们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