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集。冯至著。北平沉钟社 1929 年 8 月初版,被列入“沉钟丛刊”之六。封面为日本木刻家永濑义郎的木刻“沉钟”。是诗人自费出版的诗集,首印 1000 册。诗集前有自序。扉页上注明该诗集“呈给慧修”。
收现代新诗 40 首,另有译诗 5 首,分《无花果》、《北游》、《暮春的花园》3 辑。第 1 辑:《无花果》收现代新诗 16 首,均创作于 1926 年秋至 1927 年夏。题记为唐代诗人韩偓的诗:“菊落凄罗幕,/梨霜恻锦衾。/此生终独宿,/到死誓相寻。”具体目次为:《无花果》、《湖滨》、《芦苇的歌》(译)、《迟迟》、《月中》、《我只能》、《雪中》、《什么能够使你欢喜》、《给盲者》、《墓旁哀话》、《桥》、《遇》、《希望》、《饥兽》、《自杀者的墓铭》、《春秋》。第 2 辑:《北游》收现代新诗 12 首,题记为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句:“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目咏诗。”辑中目次为:《北游》、《别》、《车中》、《哈尔滨》、《在公园》、《cufú》、《中秋》、《礼拜堂》、《“Pompiji”》、《追悼会》、《雪五尺》等。第 3 辑:《暮春的花园》收现代新诗 13 首,另有译诗 4 首,创作于 1925 年秋到 1929 年春。目次为:《黄昏》、《十四行诗》(译)、《一盆花》、《艰难的工作》、《听——》、《思量》、《夜半》、《花之朝》、《月下欢歌》、《暮春的花园》、《南方的夜》、《十字架》、《秋》(译)、《我的爱人》(译)、《生命的秋天》(译)、《思量》。
该诗集初版本扉页上有“呈给慧修”字样,这“慧修”,就是杨晦。在《序》中,冯至抒写了他和杨晦的真诚深厚的友情。他写道:“他用着从他的辛苦生活里换出来的一些经验,把我当作小弟弟一般地爱着,从冬天买棉鞋到夏天做单衫,从白天到大学去听讲到夜晚坐在灯下写诗,只要是关于我的生活上的事,无论是精神的或是物质的,几乎没有一件不是他替我想的比我自己所想的还多 。”友情激励了冯至,使他在失意彷徨中仍然没有放弃创作。在《北游及其他》的《序》之前,引用了这样一句话:“当我还未完成了一件美丽的工作,上帝呀,请不要让我死!”可以说,这就是冯至反映在这部诗集中的最基本的人生态度:认真地生活,认真地工作,在苍茫的人生之旅中上下求索,永远没有沉沦和落寞。这种态度奠定了《北游及其他》的健康基调,使它在人生的悲凉失意中仍显现出光明和希望。较之《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的现实主义深度明显增加,而艺术魅力丝毫无减。诗人走出学校这座象牙塔,独立生活在如流水般起伏跌宕的社会,更广泛更深刻地看到了现实的黑暗,亲自品尝了人生失意的苦酒。因此,诗集中的愤激之情比以前更加强烈,而现实主义的笔力也更加雄健,对生活的描摹不仅生动凝炼,而且达到了细节上的真实和形象。同时,诗集还呈现了冯至在“北游”中的收获,写出了他在北国疆城哈尔滨所产生的对北方邻国——社会主义苏联的朦胧的向往和憧憬。诗集的核心部分是长诗《北游》,它真实记录了作者辞别京华,只身远走哈尔滨,而又在那里找不到精神归宿,陷入忧伤和孤独的过程。全诗长 400 余行,分 12 节,各节有相对独立性,意义上又互相联系,构成一支完美的乐章。长诗中最长的诗节达 74 行,最短的只有 14 行,每一节最后一句都用“阴沉、阴沉 ”作结尾,如“死一样地阴沉 ” “只有灰色的云雾,阴沉,阴沉 ”。“阴沉”就象交响乐中的主旋律,将诗作的色彩和情调,象征性地凸现在读者面前,一唱三叹,余音不绝。除
长诗《北游》外,《北游及其他》还收有大量精巧细腻的短诗。它们或歌咏爱情的神圣,相思的无奈(《迟迟》、《园中》、《什么能够使你欢喜》);或放歌人生的落寞,社会的凄暗(《花之朝》、《给盲者》、《墓旁哀 话》)。较之《昨日之歌》的气氛明显地忧郁凝重。但无论如何,诗人那坚韧的人生态度,无私的道德准则始终没有改变,因而在重重阴暗中仍不失光明的曙色。对于冯至的诗,何其芳曾在《诗歌欣赏(十)》中进行了这样的评价:“开头的歌唱也还有些生涩,然而渐渐地或者说相当快地就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自己的风格:文字并不太加修饰,然而却表达出来了一种沉重的浓郁的感情,好象就是这种感情本身构成了它的艺术魅力。在他同时和稍后的诗人中,有比他写得奔放的,有比他写得清新的,有比他写得绮丽的,然而象用浓重的色彩和阴影来表达一种沉郁的气氛,使人读后长久为这种气氛所萦绕,却不能不说是这个作者的特长了。”这个评价是相当精确的,因为冯至的感情没有矫饰,他的沉郁不是做出来的,更不是故意给别人看的。《北游及其他》是他心灵的自白,生命的寄托,希望的所在。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