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集。王独清著。上海乐华图书公司 1933 年 9 月初版。
收诗文 32 篇(首),其中收现代新诗 20 首:《哀歌》、《玫瑰花》、《Une Jeune Vacabonde Persane》、《我从 Cafe 中出来》、《最后的礼拜日》、《吊罗马》、《别罗马女郎》、《动身归国的时候》、《死前的希望》、《别了》、《短歌》、《埃及人》、《Seine 河边的冬夜》、《我归来了,我的故国!》、《要是我被人》、《壮伟的别离》、《上海的忧愁》、《滚开罢,白俄》、《新恋歌》、《送行》。在这一诗文集中,收入了作者出版的《锻炼》、《圣母像前》、《埃及人》等几部诗集里的精要之作。作者在《我的文学生活的回顽》一文中说:“我的家庭,是破落的官僚家庭,古色古香的文学空气非常浓厚,这便影响了我。”这种影响几乎贯穿了他整个的诗歌创作。没落的贵族情绪在他的诗歌里浓厚地反映出来。他到咖啡店里买醉,他到暮色的公园中独醉。他在“水绿色的灯下”,享受刹那的颤栗的肉感(《玫瑰花》),听那“曼都林”的声音,他悲叹那位故国将要颓亡的堕落的波斯少女的身世(《Une jeuneVacabonde Persane》),这使他联想起自己的身世,情不自禁地产生由衷的感伤。《吊罗马》一诗描写作者从中国飘泊到巴黎,在欧洲大陆作流浪之旅时,凭吊罗马古城的经过。诗作倾诉了他对罗马女郎的相思之情,反映了中世纪欧洲骑士理想对作者的深刻影响。在《壮伟的别离》里,他歌唱着两个拜伦式的英雄在南京的诀别,而《滚开罢,白俄》则表现了他的个人英雄主义。在这些诗作中,作者在形式与内容的一致性上几乎都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例如《我从 Cafe 中出来》一诗,出色地表现了醉酒者的动作,《Une Jeune、VacabongePersane》很忧郁地表现了 Mandoline 的音调,而《最后的礼拜日》的节奏是同岁末的冷雨凄风的调子相一致的。在评论王独清的诗歌艺术时,穆木天说:“诗人独清完全抛弃了旧的词曲的调子。旧的词曲的调子,是沫若所不能抛弃了的,而独清竟相当地抛弃了。”他还说:“在前期作品中,独清完成了他的艺术。然而,在后期的《锻炼》中,好象内容与形式之间存在着不调和了。《锻炼》在技巧上,是非常地失败的。”王独清的诗代表了一个集团的心理意识,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是值得注意的。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