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叙事诗。李季著。最早发表于 1946 年 9 月的《解放日报》。太岳新华书店 1946 年 11 月初版。华北新华书店 1946 年 12 月出版,1947 年再版。冀南书店 1946 年 12 月出版。香港海洋书屋 1947 年 3 月出版,列为周而复主编的“北方文丛”之一。北京新华书店 1949 年 10 月初版,列入“中国人民文艺丛书”。
长篇共分 3 部 13 章,结构上类似于小说的“三部曲”。诗作完成于 1945 年底,初稿题名为《三边民间革命历史故事》,诗稿写成还未发表,就不胫而走,在农民群众中流传开来,并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1946 年 9 月,长诗改名为《王贵与李香香》,在延安《解放日报》上全文连载。同年 11 月,又出版了单行本。此后多次出版、再版、在现代诗歌史上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长诗叙述了陕北“三边”地区的一个革命爱情故事,1930 年春,“三边”是个天愁人怨的荒年。死羊 湾贫苦农民王贵的父亲,因无力交租,被恶霸地主崔二爷活活打死,13 岁的王贵被拉去抵债,成了地主家的“没头长工”。在崔二爷家,王贵揽工 4 年,受尽了苦难拆磨。贫农李德瑞父女出于纯朴的阶级感情,时时关怀和照料王贵,给他亲人般的温暖。李德瑞的独生女儿李香香是个从小就憎恶有钱人的善良姑娘。她和王贵自幼相识,同甘共苦,逐渐产生了纯洁真挚的爱情。然而,在黑暗的封建社会里,穷苦人总是恶运丛生,好事多磨。歹毒的崔二爷看上了香香的美貌,一面用钱财胁迫她,一面狠毒地想除掉王贵。正在这时,革命星火燃到了“三边”,苦大仇深的王贵率先参加了赤卫军,秘密地进行革命活动。在革命斗争中,他觉醒了,认识到只有反抗才是穷人唯一的出路。当崔二爷得知王贵参加革命,严刑拷打他时,他坚强不屈,痛斥恶霸,表现了农民战士坚定的革命信念和高昂的斗志。在这生死关头,香香连夜向游击队报信,游击队攻下死羊湾,赶跑了崔二爷。王贵获救,与香香喜结连理。结婚 3 天后,他报名参军,认定“一杆红旗要大家扛”,“我打算长远闹革命”。王贵随游击队转移后,崔二爷在白匪掩护下回到死羊湾,继续作威作福。他贼心不死,对香香百般威逼利诱。香香对爱情无比坚贞,宁死不屈,恶霸崔二爷野蛮地仗势逼婚。正在他大开宴席,狂欢作乐时,游击队如天兵天将,又打回死羊湾。崔二爷得到了应有的惩罚。王贵与李香香喜获团圆。这首长诗,创造性地运用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是诗人李季虚心向民歌学习的结晶。他发挥了“信天游”适于抒情、韵脚灵活、舒展自由的特点,保持了民歌固有的音乐美。同时,诗人也充分学习了民歌的比兴手法,在长诗中信手拈来,反复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尤为突出的是,诗人大胆地将现实主义写法融入民歌形式,打破了传统的“信天游”的束缚,塑造了王贵与李香香这两个血肉丰满,光彩照人的农村革命新人的形象,并以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它是我国新诗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它将鲜明的时代色彩、深刻的革命内涵与质朴醇厚的民歌形式极其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是新诗向民歌化、大众化、革命化发展的一个丰硕成果。长诗发表后,立即受到许多人士的热烈称赞。茅盾曾在《再谈方言文学》中评论道:“ 它是一个卓绝的创造。就说它是‘民族形式’的史诗,似乎也不算过分。”(《大众文艺丛刊》,1948年 8 月 1 日)。陆定一在《读了一首长诗》这篇文章中指出:“这部长诗从内容到形式都出来了新的一套,表示了新民主义文艺运动对于封建的买办反
动的文艺运动的胜利。”(《解放日报》1946 年 9 月 28 日)。当长诗在香港出版,收入周而复主编的“北方诗丛”时,编者称它是:“从西北高原上出现”的“一颗光辉夺目的星星”,是“中国诗坛上一个划时代的大事件”,“是人民诗篇的一座里程碑”。(《王贵与李香香后记》、《新的起点》,新文艺出版社 1951 年 9 月)。从这些评论可以清楚地看到《王贵与李香香》在中国新诗史上的深远影响和杰出地位。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