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集。作者蒋光慈。原题蒋光赤著。上海上海书店 1925 年 1 月初版。收现代新诗 35 首,另有译诗 4 首。书前有高语罕作的《新梦诗集序》和
作者的《自序》,阐明了《新梦》的思想倾向和主要创作风格。《新梦》集将全部诗作分为 5 辑,辑目分别是“红笑”、“新梦”、“我的心灵”、“昨夜里梦入天国”、“劳动的武士”。第一辑“红笑”收现代诗 8 首,译诗一首,目次为:《红笑》、《十月革命纪念》、《无穷的路》、《我应当怎样呢?》、《劳工歌》(译诗)、《梦中的疑境》、《听鞑靼女儿唱歌》、《太平洋中的恶象》、《复活节》;第二辑“新梦”收现代诗 4 首、译诗 2 首,目次为:《新梦》、《接到第一封家信之后》、《西来意》、《秋日闲忆》;第三辑“我的心灵”收现代新诗 6 首,译诗 1 首,目次为:《自题小照》、《我的心灵》、《暴动》(译诗——追念威尔汉)、《钢刀与肉头》、《病魔》、《一个从红军退伍归农的士兵》、《柳絮》;第四辑“昨夜里梦入天国”收现代新诗 7 首,译诗 1 首,目次为:《中国劳动歌》、《送玄庐归国》、《昨夜里梦入天国》、《小诗》、《我要拼命地活着》(译诗)、《小诗》、《莫斯科吟》、《哭列宁》;第五辑“劳动的武士”收现代新诗 11 首、译诗 1 首,目次为:《与一个理想的她》、《人生的格言》(译诗)、《倘若你是聪明的》、《每回搔首东望》、《月夜的一瞬》、《劳动的武士》、《小诗》、《监列宁墓》、《十月革命的婴儿》、《怀拜轮》、《与安娜》。
《新梦》诗集内收 1921 年 7 月 4 日至 1924 年 7 月 6 日的作品,是作者在苏联留学三年中思想和智慧的结晶。《新梦》是蒋光慈的第一本诗集,成功地奠定了他作为革命诗人在中国新诗坛上的地位。诗集由高语罕作序、初版靡页上有题词:“送本小的诗集,贡献于东方的革命青年。”在这部诗集中,诗人热情讴歌了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赞美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幸福美好,欣欣向荣的景象,抒发了自己对罪恶的剥削制度的愤恨和对无产阶级革命渴望的情怀。在《新梦》中,年轻的诗人首先表达了自己对革命的向往和对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崇敬。他带着从黑暗走向光明的“朝圣者”的心情,虞诚地在中国新诗坛上为“十月革命”唱出了第一曲颂歌。在这里,他仿佛踏上了梦想中的仙境:“我们走过的路,已经变成了,险绝的崖壁,颓废的荒丘;/我们未走过的路,那里还是,鲜艳的红花,娇滴的绿物。”(《梦中的疑境》)。在他的面前,出现了一片瑰丽奇美的“新梦”“冰雪的寒威过去了,春光带着笑意来了,草也青了,花也开了。”(《新梦》)“也没都市,也没乡村,都是花园,人们群住在广大美丽的自然间。/要听音乐罢,这工作房外是音乐馆;/要去歌舞罢,那住室前面便是演剧院。”(《昨夜梦入天国》)。正如高尔罕在《新梦诗集序》中所写到的那样:“他留学苏俄共和国,受了赤光的洗礼,思想为之一变。”正如诗人自己所吟哦的那样:“贝加尔湖的清水,把我的心灵洗净了;/乌拉山的高峰,把我的眼界放亮了。”在光明幸福的国度中,诗人反观灾难深重的祖国,更加坚定了革命的信念。《新梦》集的第二个主要内容就是号召中国革命,控诉黑暗现实,倾诉一个青年革命者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他热烈地呼喊:“远东被压迫的人们起来吧,/我们拯救自己命运的悲哀,快呀!快呀! 革命!”(《太平洋中的恶象》);“起来吧,中国劳苦的同胞!我们尝足了痛苦,做够了牛马,倘若我们再不夺回自由,我们将永远蒙着卑贱的羞辱。”诗集
以赤都新貌和诗人的激情为主线,吟成了一支支豪放峻朗,极富鼓动性的诗篇。诗歌真情激荡,自由奔放,以一种灼热的感情牵动读者,引起心灵的共鸣。诗集的语言清新朴素,接近口语化,同时又注意韵律的铿锵与和谐。虽然有时诗作感情过于外在,诗境不深,诗意不浓,但从总体上看,却充满了积极向上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开拓了中国新诗坛上革命诗歌的广阔天地。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