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散文合集。郭沫若著。上海泰东书局 1923 年 10 月初版,以后曾多次再版,有 1924 年版,1926 年 3 月 5 版,1927 年 6 月重印 5 版,1928 年
2 月 6 版, 1929 年 4 月 7 版,1930 年 4 月 8 版。32 开本, 198 页。列为“创造社丛书”第 6 种。这是一本诗歌、散文集。收入作者 1921 年至 1923 年间的作品。其中《静夜吟》初载《学灯》,收入《皇空》单行本时改名《静夜》。
《星空》是郭沫若继《女神》之后的又一部诗歌力作。其中所收的诗歌、散文均写于 1921——1922 年,分别在日本和上海创作。《星空》产生的时代,正置“五四”新文化运动已处于退潮时期,国内政局混乱,军阀又起,民不聊生。“五四”前驱高唱的民主、自由、科学理想,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黑暗的现实,成了一种乌托邦式的梦想。饱受异域漂泊之苦的诗人几度返国,目睹了“五四”狂潮衰落后的仍然灾难深重的祖国,思想处于极度矛眉、失望和痛苦之中。他对现实无比憎恶痛恨,以激越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大胆的叛逆精神宣扬自己的理想,要求社会改革;他禀承自己在日留学期间形成泛神论思想和个性主义理想,渴望在纯美的大自然中寻找心灵的净化和解脱。因此,《星空》中的诗篇明显呈现出一种难以排解的矛盾性,同时抒情意味非常浓厚,有一种清晰幻美的感觉。
诗人对现实极度失望,渴望在辽远、虚幻的“星空”中寻找安慰。在《星空·献诗》中,诗人清晰地描述了自己此时的心境,他自喻为“带了箭的雁鹅”,象“受了伤的勇士”一样,“偃卧在这莽莽的沙场上”。他热切地向往那“闪闪的幽光”。然而,即使四周一片黑暗,在“星空”这天国的境界里,也沾满了“鲜红的血痕”,饱含着“深深的苦闷”。在其它诗作中,诗人或借古人之口表现自己对“堕落了的”人寰的鄙视;向往“原人的纯洁,原人的真诚”。或“回想到人类的幼年,/那恬淡无为的太古”,从而构想出一幅“典雅的画图”。在深深的苦闷中诗人仍然没有关闭自我的天地,而是时时渲泄着对罪恶现实的不满。在《洪水时代》中,他把怀古的幽情和现实的追求结合在一起,热情地率先在中国新诗中为劳动者唱响了一曲颂歌:“你是伟大的开拓者哟,/你永远是人类的夸耀!”当然,从总体来看,《洪水时代》这种诗篇在《星空》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大,《星空》中更多的还是“深沉的苦闷”和“低徊的情趣”。与《女神》相比,《里空》的浪漫主义气质明显减少,而呈现出感伤、苦闷、无可奈何的低沉情绪。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