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简介

小篆风行天下后,又渐渐呈现出它在书写行文上的弊端。因为篆书笔划复杂,写起来费事,传说当时的狱吏程邈因罪被关在监狱里,他把大小篆的笔划和结体作了简化,把篆书笔划的圆转改为方折。便于书写,速度也可以快些了。

隶书从秦经西汉到三国,在楷书创造成熟和通行以前都使用它。但其形体却时有变化和美化。西汉的隶书还保持秦代的遗风,到东汉,特别是末期,就趋于工整细巧。结体平扁,笔划里边出现了波磔(汉字中的捺),形成了汉隶的基本形态。晋唐以后至近代,虽然各种书体,特别是楷体盛行,但是隶书仍然广泛流传,就是由于两汉的隶书结构用笔富于变化,风格多样,艺术性强的原故,它始终博得人们的喜爱。

汉隶是汉代书法艺术特有的成就,字体的肥瘦大小,结构和运笔变化无穷,各尽其妙。汉隶在书法发展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上承前朝篆书的规则,下启魏晋南北朝及隋唐楷书的风范。汉代留下的石刻很多,是我国书法艺术的宝贵遗产。而且现在作为范本临摹的《张迁碑》和《曹全碑》都是碑碣的刻石,是东汉隶书极盛时的精品。此外,至今出土的汉代碑、碣(小碑)很多,内容多是歌功颂德之词。从字的大小上看,最大的是浙江跳山摩崖,字大过尺;最小的是“阳三志”,题字三四分见方。另外,残石、汉代竹简的墨迹也都非常真实地表现了汉隶的笔法和风格特点。

中国书法发展到隶书,进入了革新的阶段。小篆和定型的隶书相较,字
形由狭长变为扁方,笔画由匀称的弧笔变为粗细结合、笔姿险峻的直笔,曲折处由联绵圆转变为笔笔分断的方角,字的象形意味大多隐没了。隶书的形成,给以后的草、楷、行书奠定了基础,给汉字的普及和书法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通常,人们称初期的隶书为“秦隶”或“古隶”,说明其中还保留着篆书的意味。湖北睡虎地秦墓竹简,就是“古隶”的代表作。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