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麟和文人学士的绘画活动一、李公麟

李公麟(公元一○四九——一一○六年),字伯时,生于仁宗皇祐元年,是崔白、郭熙初露头角的年代。熙宁三年(公元一○七○年)登进士第,到哲宗元符三年(公元一一○○年),患风湿病,退休住在家乡安徽舒城自己的庄园“龙眠山庄”,自称“龙眠居士”,在徽宗崇宁五年(公元一一○六年)去世。

李公麟作官三十年,也是他的艺术逐渐成熟,成为名画家的时期:这一时期也正是王安石变法失败,转入史称“朋党”之争的时期。李公麟和王安石的关系很好,熙宁七年以后,王安石失势,退居金陵,曾与李公麟同游,并赠诗四首,但同时,李公麟和反对王安石的苏轼等关系也很亲密。

李公麟和苏轼、黄庭坚、米芾等人同是驸马王诜家的座上客。他们在王诜家里的聚会曾被纪录在李公麟画的《西园雅集图》(现存各种摹本)中,米芾也为此写了一篇文章。他们十几个人在王诜家的花园中饮酒、作诗、写字画画、谈禅、论道等等。这是他们交游的第一个时期,是在苏轼被黜,离开汴梁去杭州作官以前。元丰七年(公元一○八四年)苏轼因作诗遭祸,陷入险境,王诜也被诛连,据说李公麟在街上遇见苏家人,就以扇遮面,因而受到人们的讥笑。李公麟和苏轼等人第二次交游是在哲宗元祐年间,那时王安石已经去世,正是旧党短期得势,而苏轼又恢复了自己的政治地位的时候,李公麟又画了第二幅《西园雅集图》。苏轼和黄庭坚的诗集中载多首赠诗和称赞他作品的诗。

李公麟对于古代的美术修养极深。对古器物和古文字具有知识,曾摹绘古代的铜器并加以考订,他参加了整理皇家收藏的古器物的工作。他的父亲李虚一收藏古代画迹很多,他都进行临摹,并且也临摹了很多他人收藏的名迹。他保存了很多自己临摹前代名画的副本。

他的绘画才能,首先表现在他的题材的多样性上。他擅长鞍马、佛像、人物和山水。他在临摹古人名迹中掌握了绘画技法,而越出古人的成法。

李公麟擅长画马和人物。他画的人物,据说能够从外貌上区别出“廊庙馆阁、山林草野、闾阎臧获、台舆皂隶”等社会各阶层人的特点,并能分别出地域和种族的具体特点,及动作表情的各种具体状态。他的艺术创造有生活现实性为基础,所以他敢于追求新的表现。他敢于突破前人的定式,画长带观音,飘带长过一身有半,还画过石上卧观音,这些都是他创造的新式样。他的创造性还表现在他对题材的理解上,他画“观自在观音”,不是按照一般流行的坐相,他说“自在在心,不在相”,不必限制于某一固定的坐相,而是另创一种他认为能表现出心情自在的坐相。他画陶潜的“归去来辞”一诗把表现的重点放在正在思维中的神态上,不在一般化的描写田园松菊等自然风物,而注重描绘“临清流处”——发人深思的流水。

李公麟画汉代的将军李广夺了胡人的马逃回来,在马上引弓瞄准追骑,箭锋所指,人马就应弦而倒。李公麟自己说,如果是旁人画就要画箭射中追骑了。可见李公麟很了解艺术的真实有别于生活的真实,表面上好象不合理,而能产生更强烈的艺术力量。

从以上文字记载中知道他的作品大多是插图性质的。如《孝经图》、《离
骚九歌图》、《君臣故实图》、《华严变相图》、《三清图》、《郭子仪单骑降虏图》、《维摩演教图》、《蕃王礼佛图》等等。这些题目告诉我们,其内容是儒家的或佛教道教的经典故事。

他的作品现存已很少。《五马图》是一件重要作品,他创造了五匹矫健的骏马的形象,成功地描写了马的外形,并充分的表现了马的内在特点。单线勾出了马的整个外形轮廓,身体的重量感,各部分的质感,甚至光泽的效果(图245)。他也画了五个牵马的人,其中牵了“凤头骢”的于阗国人是一个健壮的、朴质沉着的外族人的形象。

《临韦偃牧放图》画马千余匹,声势浩大,充分表达了对马的礼赞,代表了他认真临摹前人作品的成就(图246)。

《维摩诘图》被认为是李公麟的作品。维摩诘的形象是一个古代士大夫的典型形象。他的懈闲、颓唐、宁静的神情,说明他长于思索怯于行动的性格,说明他只是生活的享受者和消极的旁观者,已经失去作为生活的积极干预者和创造者的活力了。

《免胄图》也被认为是李公麟的作品。这幅宋代的绘画可能是李公麟作品的摹本,题材和李公麟的《郭子仪单骑降虏图》相同。《免胄图》在艺术上是一幅成功的作品。唐代的将军郭子仪和回纥族酋长们在共同反对安禄山的战斗中结成了友谊,取得了唐和回纥间的和解。在战场上郭子仪为了表示和平意向和镇定,单骑出阵,解甲释兵,徒步向回纥酋长走来,回纥酋长辨认出是郭子仪本人的时候慌忙下马行礼。画幅描写了这一由战争转入和平解决的片刻。远处有跃跃欲试,急切求战的回纥骑兵和严阵以待的唐骑兵,充满了战斗气氛,说明了战斗的环境。全画省略了背景,在处理距离和空间关系上取得表现的更大自由。这幅画在处理题材和构图上是成功的。

其他被称为李公麟的作品还有很多。过去很多鉴赏家都把纸本白描作为李公麟的一个特点和标准。若干宋代绘画(包括壁画)的粉本往往都是在纸上用单线勾绘的,完成的作品,一般是绢本敷彩。李公麟发展“纸本白描”成为一种有自己的艺术特点的表现方法,在李公麟的手中,单依线表现对象,使其有一种朴素、优美动人的风格。

《五马图》和《维摩诘图》标志着单线勾勒的技法在中国绘画艺术中的巨大成就。单线勾勒的写实能力在于它有可能表现对象的形体、质感、量感、运动、空间。所以单线勾勒是一种效果明显而高度简洁的描绘技法。

李公麟是一个卓越的现实主义艺术的大师。他在绘画史上的地位尚有待更细致的分析,他创造了富于概括力的真实而鲜明的艺术形象,他掌握极优美的提炼形象的能力和表现技巧。但是他之选取非现实性的题材的倾向和追求一种与士大夫的生活密切联系的细腻的趣味,都说明他的艺术中蕴藏了一个危机。

为您推荐

中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民间美术的运用②

  古老的民间美术虽然就在身边,但要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其去关注和学习,还是需要教师和学校做一番工作和努力。要想真正实现民间美术进入中学课堂,教师应建立起学生参与型课堂模式,让学生亲自去搜集相关的材料,讲解相关故事..

校外美术亲子活动中家长的角色影响分析②

  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显示,家长在孩子的终身发展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教育责任。通过亲子活动,也能让家长意识到孩子的成长是需要家人陪伴的。校外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具..

家长在校外美术亲子活动中的角色分析②

  (一)亲子活动的参与者   在校外美术亲子教育活动中,家长是亲子活动的参与者。亲子活动是需要孩子与家长在一起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活动形式,可以有效拉近孩子与家长之间的距离,再加上现阶段的小孩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

校外美术亲子活动中家长角色意识的实践②

绘画作品中的意境②

  意境是同作者的审美观、情趣、修养等因素联系在一起的,在表达意境时这些因素又同画面因素连在一起,并最后通过形式呈现出来。意境的创造离不开含蓄和凝练,这需要作者对物态进行高度提炼和简化。美术作品中意境的创造..

绘画艺术的语言②

  对艺术语言的研究是当代美术走向深化的标志。对于如何界定和纯化绘画艺术语言,存在以下两种观点。一种认为艺术语言的形态是独立存在与发展的,它通过自身的线条、色彩、造型和明暗等诸种可视的形象语汇构成一个自律..

对于体验式美术活动中多形式的创作方法提出的建议②

  1.考虑经费,合理选择   在教学活动中,老师应考虑教学经费这一问题。以不超出学生学习支出的承受能力作为自己的基本原则。一旦违背这一原则,老师需要考虑放弃这一方案或者选择其他可替代方案。   2.注意学生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