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法都要通过墨来实现,笔与墨结合起来,才能形成画面。处理笔与墨的关系、墨与色的关系是中国画各种技法中的关键问题。北宋韩拙说:“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概括了用笔用墨的基本关系,但不能断解其意。因为笔也可分阴阳,墨亦能立其形。
笔与墨之间,水是重要的一方面,因为墨的浓、淡、干、湿都是由笔与墨的含水量多少来决定的。浓墨、稠墨含水量少,淡墨、清墨含水量多,笔的含水量多少,也影响墨色的干湿效果。
前一节对各种皴法和积墨、破墨、泼墨都作过介绍,下面讲墨法的规律和效果,用墨的格调和笔墨结构。
墨的浓淡干湿、主宾强弱、黑白冷暖关系,都是按照一定节奏韵律而变化的。这些关系处理得当、变化合理,画面就会有优美的韵律,由于画家自我情绪的变化和画家所表达的意义不同,画面的节奏和韵律也不相同。
“计白当黑”是中国画的一个特点,画家作画前基本上已经确定在何处留白,何处落墨。画面黑白关系的处理,就是画面整体结构的处理,留白部分并非是空白而是画面内容的组成部分之一。如画瀑布、流水,不是用色染出来的,而是故意留出来表现白色的部分,这就是“计白当黑”。古人画山水不强调光影、倒影,甚至画水也不用笔着墨,只留一片白纸,便可使人有水云茫茫之感。画面留白处理是否恰当,关系到整幅作品的虚实、节奏、韵律等诸多方面。
用墨要强调浓淡相宜,计白当黑主要讲究留白,而浓淡关系则主要讲究黑处的墨色变化。浓处要集中不分散,注意大块的变化,而淡处也要有少许浓墨与大块浓墨相呼应。墨色的浓淡可以表现远近关系,还可以用浓墨表现物体的凹凸。
浓淡表现墨色的层次,而枯湿关系是墨色的质感变化,如果只有浓淡变化而无枯湿变化,画面就显得柔中无刚,平静而缺乏生气。润无枯则不润,枯无润则不枯,这就是墨法中讲究的“枯湿相生”。
在用笔用墨上,要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和特点,作品的格调与画家的学养、胸襟、情操审美观和技能的掌握是分不开的。如吴昌硕、潘天寿、朱屺瞻等绘画大师下笔气势博大,墨色苍劲、古朴,属于格调雄浑的画家。笔墨超凡脱俗,流畅自如,不拘一格,时而柔情似水,时而刚坚如铁,情之所至任意挥洒,如清代石涛、八大等,属于野逸派画家。
中国画的笔墨法形成的形式感和对意境的深入追求,将随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得到充实和完善,而最有时代特征的是笔墨结构。笔墨结构不仅体现描绘对象的形体、动态、质感,还注入画家的气质、理想、性格、情感,既状物又抒情。不同时代的画家有不同的笔墨结构,而个人的笔墨结构又是个人风格构成的重要因素。
初学者用墨要注意“惜墨如金”,要“翰不虚动,动必有由”,达到笔少而意多。因为用墨过多会淹没生动、优美的墨线,造成“墨多掩真”的后果。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