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的用色

用色的方法是中国画的主要技法之一,尤其在“没骨法”的绘画中更为重要。古代称用色为“赋彩”,谢赫将“随类赋彩”列入“六法”中的第四位,“随类”是根据物体的固有色彩的类别去描绘,色彩的变化,一般只在固有色的明度上变化,而不像西洋画那样注重光的明暗变化。但中国画也不排除光对色彩的影响。中国画用色要求典雅、沉着、大方,注意色彩对人的感染力。在我国画论中较早提出色调冷暖、色与光的关系是南朝萧绛在《山水松石格》中提出的“炎绯寒碧、暖日凉星。泉源至曲、雾破山明高墨犹绿、下墨犹赭”。大意是说绯红看来炎热,碧绿带来寒意。弯曲的水泉在云雾散开的地方分外鲜明,山色也显得明朗,高处的墨色犹如翠绿颜色,下边的墨色和赭石色的土地近似。萧绛用极简练的骈体对偶句子,概括了冷暖色调使人产生不同的感觉和光的明暗与景物高下、远近对色彩的影响。

中国画用色有三种方法,一是勾线重彩填色,一是用水墨淡彩,以大部分墨色浓淡的变化当做颜色使用,达到墨中有色、色中有墨的效果。还有一种是淡彩与重彩相结合方法。设色的具体方法很多,如平染、分染、罩染、碰染、衬染、干染、湿染以及用水、用胶、用矾等法。古代画家都有宝贵的经验,在历代画论中均有论述。当然我们不能只“师古人之迹”而要“师古人之心”,善于继承、发展、推陈出新,使中国画用色的方法更臻丰富完美。

为您推荐

中国画的题款与用印

题款也称落款或款识。古代钟鼎上铸刻的铭文世称为“款识”。据古书记载对款识说法不一,如“款、刻也,识、记也”,“款是阴字凹入者,识是阳字凸起者”,“款在外、识在内”..

中国画的装裱

中国古代绘画最早大多画在帛和绢上,后来更多的画在宣纸上。因宣纸质地薄软,容易破损和皱折不平,为了便于观赏和收藏,必须加厚加固,古人开始在画心背面托裱麻纸、布帛等材..

诗、书、画、印

诗、书、画、印结合起来,成为一件完整的艺术品,在西方绘画中是没有的,这是中国画的又一个特点。 诗、书、画、印结合起来,是中国画在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在宋代以前,画上是..

画论杰作:六法论

中国画家顾恺之

顾恺之是中国绘画史上最早的卓越的理论家,也是中国绘画史上最早遗留有画迹的大画家。他生于东晋穆帝初或康帝年间,距现在已经是一千六百多年了。他是在中国绘画发展史上具有..

中国画家吴道子

唐代是我国古代最令人向往的时代。唐朝的文化是属于世界文化的前列;在这个时代,诗歌发展到高潮,美术发展到高峰。所谓“盛唐”之画,在我国美术史上就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中国画家阎立本

阎立本(?~673年),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初著名人物画家。他的父亲阎毗、兄长阎立德俱擅工艺、建筑与绘画,闻名于隋唐之间。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国威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