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家马远

南宋时期,杰出的画家马远,还有夏圭等的兴起,使南宋绘画在发展上有了巨大的成就。他俩完全摆脱前人法度的束缚,创立了“水墨苍劲”的作风,充分发挥水墨技法的特长,别开生面。

马远,字遥父,河中人(今山西永济县),宋光宗、宁宗时的画院待诏。他的曾祖、祖父、伯父、父亲、兄弟、儿子都是画院画家,说他是出身于艺术世家,想是非常恰切的。

由于他生在这样一个艺术环境中,从小就受到绘画艺术的陶冶和父兄的指导,绘画事业就成为马远世袭下来的传统,有他家学的渊源。

马远在绘画上对人物、山水、花鸟,无不擅长,而尤以山水画最为杰出。他的作品,很受当时的推重,画院中学他风格的人也不少。他的山水画特点是,在取景上很善于以偏概全、小中见大,往往只画一角或半边景物以表现广大空间。因此时人称为“马一角”。

他在用笔上扩大了斧劈皴法,画山石用笔直扫,水墨俱下,见棱见角。
《踏歌图》(今藏故宫博物院)可为这一特色代表。此图近处田垅小桥,巨石踞于左角,疏柳翠竹,有几个老少农民边歌边舞于垅上。远处高峰削成,宫阙隐现,朝霞一抹。整个气氛欢快、清旷,形象地表达了“丰年人乐业,垅上踏歌行”的诗意。而笔法劲健,构图简洁,不用大斧劈皴,都显示出马远的特色。《水图》是马远的另一件代表作(今藏故宫博物院),原为册页,共十二开,今装裱成一卷,分别写十二种水态,据题字为:“洞庭风细”,“层波叠浪”,“寒塘清浅”,“长沙万顷”,“黄河逆流”,“秋水回波”,“云生沧海”,“湖光潋滟”,“云舒浪卷”,“晓日烘山”,“细浪漂漂”(另一幅只剩半开,无题字)等。作者很少画其它景物,而是以不同的线条,画出各种水波,使每一幅都有一个完整的如诗一般的意境,显示出作者高超的技巧。

马远除山水画之外,其它人物、花鸟亦所擅长,重要作品还有《华灯侍宴图》(两本,一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一在重庆市博物馆)、《梅石溪凫图》(故宫博物院藏)、《寒山子像》、《孔丘像》、《石壁看云图》、《高阁听秋图》等小幅真品。另有《西园雅集图》卷藏美国纳尔逊博物馆,《欢梅图》现藏上海博物馆,画为双軿大绢轴,画笔粗放。

为您推荐

中国画家赵孟頫

南宋灭亡后,蒙古族统一中国,建立了元朝帝国,民族矛盾非常尖锐。 元代的画家,很少反映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有的用曲折隐晦的手法,抒发爱国家爱民族的感情;大都则流露消极..

黄、王、吴、倪四大家

元代中后期,黄公望、王蒙、吴镇、倪瓒四家,在山水画创作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绘画史上得到很高的评价,被称为“元季四大家”。元四家在赵孟頫的影响下,广泛吸收五代、北..

中国画家沈周

明朝处于我国封建社会逐渐走向衰落的时期,加上统治阶级对思想文化 的控制很严,在绘画中,从元代开始的复古主义倾向和文人画思想,还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因此,虽然在写意山..

中国画家石涛

中国画家扬州八家

扬州八家是清代康熙中期至乾隆末期活跃在扬州地区的几位职业画家,具体指哪八位画家,说法不一,清末李玉棻《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所列八人,为一般所公认,他们是金农、黄慎..

中国画家齐白石

齐白石,原名纯芝,改名璜,湖南省湘潭人,1863年出生于一个非常贫穷的农民家庭里。幼年时跟外祖父只读了半年的书,就因家中缺少劳力而不得不回家去放牛、砍柴。在放牛、砍柴的..

中国画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的宝贵传统文化,它是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发展和成熟起来的。因此,过去的中国画一定受到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今天,我们如果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去简单地否定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