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对科举考试制度的揭露和批判
首先要了解吴敬梓的时代、生平和思想、《儒林外史》中的正面形象与作者的理想吴敬梓的时代、生平和思想
需要重点掌握的是:一、《儒林外史》对科举考试制度的揭露和批判;二、《儒林外史》中的假名士、官僚、乡绅形象;三、“戚而能谐,婉而多讽”的讽刺艺术
1、《儒林外史》的思想倾向,表现为:
(1)否定功名富贵的思想,这是全书的总的思想倾向。(2)儒家德治、仁政的政治理想。(3)儒家的孝悌信条。(4)对学问的理解仍是经史。天问、地理等儒家传统提倡的范围。
2、《儒林外史》全面深刻地揭露、批判了科举考试制度,概括为:
(1)结合科举考试制度造成的恶浊的社会风气,揭露了科举考试制度对封建士子身心的摧残和毒害,以范进、周进的故事最具有典型意义。
(2)小说揭示了由八股取士的科举考试制度所造成的功名富贵热在社会上有着极其广泛的影响。
(3)小说还揭示出科举考试制度不仅造成社会上广泛的功名富贵热,还派生出各种各样的丑恶社会现象,严重毒化了社会风气。
(4)《儒林外史》对科举考试的揭露,还触及到了八股取士的内容。
(5)小说还生动地揭露了科举考试制度的虚伪和腐败,首先是主持考试的学政等官吏的昏庸、腐朽、不学无术;其次是科场的腐败丑陋。
3、范进中举故事的深刻含义
(1)范进发疯回应着他几十年的悲酸,揭示了科举考试制度对封建士子身心的摧残和毒害;
(2)范进中举后,周围对他的态度的巨大变化,揭示了一批像范进这样可怜的范进知识分子热衷科举考试,几十年而不气馁的社会原因;
(3)从范进的中举可以看出科举考试的考官是昏庸无能的,反映了科举考试制度本身的腐朽和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