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汉卿剧作的思想特征:鲜明的儒家思想
关汉卿虽然自称是“浪子班头”,但他首先是一个文人,所以他的作品仍表露了鲜明的
儒家思想。他以杂剧作为抒情写志的工具,借助杂剧来表现他对社会的观察与思考。他以自己所受的教育、以他的意识观念来反映生活,捕捉问题,选择角度,通过剧本来剖析社会、剖析人生。
关汉卿的这一创作思想首先体现在他的公案剧中。如他的名作《窦娥冤》就通过窦娥这个弱者的悲剧命运,通过信守道德的窦娥却被以违反道德的罪名处以极刑这样一个悖论,表达了自己对黑暗不公的社会现实的愤怒批判;而《蝴蝶梦》不仅反映了豪强势要横行霸道的现实情况,更通过继母舍弃亲生儿子,保全前妻之子的故事,颂扬了继母的贤德,表达了他对这种道德境界的肯定。应当说关汉卿的公案剧所关注的不是离奇曲折的案情,而是每一桩公案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所体现的道德观、价值观。
关汉卿的这一创作思想还体现在他的爱情风月剧中。关汉卿的爱情风月剧虽然也偶尔表现出文人的狎邪情趣,但也自有其独特的思索。如《调风月》通过对虚荣的侍女燕燕内心的挖掘,写出了人身处低贱时的无奈、不甘和抗争;《救风尘》则是借助爱情风月的题材,颂扬了一个身份低贱的妓女的侠肝义胆和机智聪明;而《望江亭》则写了一个弱女子为了保护自己幸福美满的婚姻而进行的勇敢的抗争。 关汉卿的爱情风月剧除了塑造了一系列光彩动人的女性形象之外,还揭露了那些所谓的衣冠子弟卑劣无耻的内心和本性,这两方面都显示了他对人性的体察和了解。
关汉卿的历史剧也体现这他的这一创作思想。他的历史剧名作《单刀会》就通过关羽这样一个豪迈无畏的英雄形象,写出了自己对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的崇敬。更重要的是,关汉卿借关羽之口传达了一种正统的历史观和深沉的历史沧桑感,使得剧本虽非悲剧,却表现出悲壮之美。
作为一个浪子文人,浪子的风流与儒者的情怀,在关汉卿身上交融在一起,使得他的剧本在市民性之外,也表现出一定的文人性。他以儒者的视野观察社会、体味人生、审视历史,体会出现实的丑陋、历史的变幻、人性的弱点以及卑微生命与命运的抗争。而这一切使得他的剧本流露出一种儒者的悲思。
关汉卿剧作的艺术成就
关汉卿是一个文人,他的儒生本色使他的剧本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同时他又是一个混迹于勾栏瓦舍的浪子,甚至“躬践排场,面傅粉墨”,参加演出。故而关汉卿对杂剧的各种程式和舞台表演的技艺也非常熟悉,这使他的杂剧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和艺术吸引力,非常适合舞台表演。关汉卿剧作的艺术成就表现为:
1. 善于塑造人物,尤其善于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形象。如《窦娥冤》竭力刻画窦娥的孝顺、善良与刚强,而她的孝顺、刚强、善良都是在与恶棍张驴儿和官府淫威的对抗中,在生与死的尖锐冲突中刻画出来的。又如《蝴蝶梦》要表现继母王氏的贤德慈爱,于是将她放在舍弃亲子还是舍弃继子的矛盾之中。强烈的道德感使得王氏要舍弃亲生的儿子,保全丈夫前妻所生之子;而母子之情又使她难以舍弃亲生子。王氏的贤德正是在这种理智与情感的冲突中表现出来的。而《调风月》中的燕燕更始终处于一种极为尴尬狼狈的境遇中。一方面她深爱小千户,想要争取自己的权利和幸福,另一方面侍女的卑微身份却迫使她不得不去替小千户提亲,甚至为小千户操办婚礼。正是这种尴尬的境地,造成了燕燕既泼辣又软弱的矛盾性格。
2. 矛盾集中,主干突出,情节富于变化。关汉卿的剧作都具有矛盾集中,主干突出的特点,一切与主题关系不大的情节都被略去,而突出那些和主题密切相关、具有典型意义的情节。如《窦娥冤》一剧中,窦娥从被卖到守寡的心酸经历都只是由蔡婆的交代一提而过,而把笔墨集中在窦娥与张驴儿、太守桃杌的冲突上,尤其“法场受刑”安排了整整一折。这种安排突出了元代社会吏治的黑暗和广大人民的反抗斗争,而这这是本剧的主题。关汉卿剧作的情节变化多端,富有悬念。如《蝴蝶梦》里包公听了王氏的诉说之后,就向张千耳语,以偷马贼代王三而死。但是这个关键情节,观众事先并不知道,都认为王三难逃一死,直到最后王三突然被放出,剧情奇峰陡转,整出戏由大悲转为大喜。
3. 语言自然、真切、质朴,既切合剧情,又富于个性。关汉卿驾驭语言的能力是惊人的,而本色自然是其戏剧语言的基本风格,剧作真正做到了“人习其方言,事肖其本色,境无旁溢,语无外假”。比如同是淋漓的诉说,衔冤而死的窦娥唱出的曲词责天骂地,充满激愤,而被情人抛弃的燕燕的唱词则在痛苦的表白中,流露出一份自怨自艾。在比如同是对情人责怪的辩白,《拜月亭》中王瑞兰的口气堂堂正正,理直气壮,透出自信和高贵;而《调风月》中的燕燕则小心翼翼,显出身份的尴尬和卑微。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