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折与场:元杂剧剧本一般一本四折,每折分为若干场。折是音乐组织的一个单元,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唱完为一折,这同时也是情节发展的一个较大的段落;一场则是从演员上场至全部推入后台,舞台上出现空场。元杂剧中只有个别剧本不是一本四折的,如《赵氏孤儿》是一本五折,而《西厢记》则是五本连演。
2、楔子:有的剧本有楔子,楔子是四折之外的独立小段落,或放在第一折前作序幕,如《窦娥冤》;或放在折与折之间,相当于过场戏,如。楔子一般都不用套曲,只有一两支曲子。
3、题目:剧本末尾有题目正名,一般为两句或四句对句,总括全剧的内容,一般以最后一句为剧名。如《窦娥冤》最后:
题目 秉鉴持衡廉访法
正名 感天动地窦娥冤
末句便是全剧的名称,我们今天常用的《窦娥冤》是其简称。
4、文辞:剧本的每一折都由曲辞、宾白、科范三部分。
(1) 曲辞主要用于主人公心情的抒发和感叹、场景的渲染;同时也起着对话和贯串情节的作用。曲辞前面表明宫调和曲牌名称,如《正宫·端正好》,宫调和曲牌对曲辞做出了严格的韵律要求。
(2) 宾白简称白,是剧中人物的道白,由散白和韵语组成。用于刻画人物,介绍故事情节。
(3) 科范简称科,是说明剧中人物的动作、表情及音响效果等的,如“作掩泪科”、“内作起风科”等。
5、角色:剧本中的主唱者为主要角色,称为正色,男主唱称为正末,女主唱称为正旦。元杂剧一般一本戏中只有主要角色独唱,正末独唱的称为末本,正旦独唱的称为旦本。其他还有次要角色,如副末、贴旦、净等。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