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域不同
南朝:南朝民歌主要产生于南方都市。
北朝:北朝民歌主要产生于辽阔的北方(草原)
二.作者不同
南朝:女性较多 北朝:男女皆有
三.内容、题材不同
南朝:南朝民歌的内容很单一,绝大多数是表现男女之情,反映的情恋内容极其广泛,角度多样。如《西洲曲》写一个女子怀人,情思缠绵,。
北朝:北国风光在民歌中有所表现,如《敕乐川》把辽阔的草原风光生动描绘出来;反映北方民族的游牧生活和尚武精神;反映战争及其带到来的苦难;反映爱情婚姻。
四.风格不同
南朝:A.格调鲜丽明快,不但再现了南方的自然风光之美,也表现出南朝女子的浪漫情怀。
B.其次是语言上清新流丽和多用双关比喻,来自于南方女子特有的俏巧聪慧:“欢欲见莲(怜,爱也)时。”
C.南朝民歌形制多为五言四句,语短情长。
北朝:北朝民歌抒情真率直爽,语言质朴有力,格调苍劲豪迈,显示出北方民族独有的特色,代表作《敕乐川》
1、试分别概述南北朝民歌的思想内容?
南朝民歌多数表现男女恋情。吴歌和西曲因产生的地域不同,情调和风格略有不同(见基本知识部分)。北朝民歌虽数量不多,题材却比较广泛。主要有四方面内容:一是描写北方的壮丽山川和游牧生活;二是表现了北方民族粗犷豪迈的个性和豪侠尚武的精神;三是反映了北方频繁的战争以及由此给人民带来的离乡背井、流离失所的痛苦;四是反映了爱情婚姻生活。
2、试比较南北朝民歌的艺术风格?
南朝民歌篇幅短小,多为五言四句。语言清新自然,在语言上最大的特色是运用双关隐语,不仅使语言活泼流畅,而且使情思的表达也更加委婉含蓄。北朝民歌语言质朴刚健,风格粗犷豪放,自然清新,多杂言格式而以五言为主。
3、说说南朝民歌和北朝民歌的分类保存情况?
南朝民歌保存在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清商曲辞》里,主要有吴歌、西曲两类,还有数量极少的神弦歌。此外《杂曲歌辞》、《杂歌谣词》里也保存了少量的南朝民歌。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横吹曲辞》的《梁鼓角横吹曲》里。多数为北魏、北齐、北周时期的作品,传入南朝,初梁代的乐府机关保留下来。
4、试简析《西洲曲》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西洲曲》是乐府《杂曲歌辞》里的一篇。南朝无名氏作,为五言体。因首句“忆梅下西洲”,故名。原为长江流域的民歌,后经过文人的加工。内容描写一个少女怀念久别情人的心理。作品通过带季节特征的人物活动的变换,层层递进地表现了一位少女从春到秋对远方情人的思念之情。语言优美,笔触细腻,情思缠绵悱恻,顶真和双关语的运用是其手法上的显著特点。全诗三十二句,四句一转韵,流利宛转,声情和谐。《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的最优秀作品,也是其中最长的一首抒情诗。
5、试简析《木兰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
《木兰诗》是北朝乐府民歌中最杰出的作品,讲述了一位叫木兰的女子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立功之后不慕富贵退居乡里的故事。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艺术形象,她是古代人民理想的化身,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艺术上的成就:一是富于传奇色彩,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范例;二是出色地运且了民歌常用的复叠、铺陈排比等艺术技巧,比喻、对偶、反衬、顶真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艺术效果;三是笔墨凝练,繁简得宜,句式以五言为主,杂以七言、九言,错落有致,声韵铿锵,富有音乐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