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①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沙”亦作“纱”。又名《小庭花》、《减字浣溪沙》、《满院春》、《浣纱溪》等。双调四十二字,上阕三句,三平韵;下阕三句,两平韵。李煜始作仄韵,是为变体。另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阕各增三字,韵全同。宋代周邦彦曾作《浣溪沙慢》,双调九十三字,上阕九句,下阕十句,皆五仄韵。②曲牌名。南曲入南吕宫正曲,四十六字,句法与词不同。又入南吕宫引,二十一字,皆平韵,句法与词牌上阕同。

为您推荐

忆江南

①词牌名。据《乐府杂录》,此调原名《谢秋娘》,系唐代李德裕为亡妓谢秋娘作。因白居易词有“江南好”和“能不忆江南”句,遂更名《忆江南》、《江南好》。又名《望江南》、..

江西派

明代中叶的戏曲流派,以汤显祖为代表。汤是江西临川(今江西临川)人。四十九岁离开官场后,一直在家从事写作。他最成功的戏曲是《牡丹亭》。另外还有《紫钗记》、《南柯记》和《..

吴江派

是明末戏曲文学上的一种流派,以沈璟为首。璟字伯英(一作瑛),吴江(今江苏吴江)人。明万历二年中进士,由吏部郎转光禄寺丞,壮年即辞官归里,精心钻研词曲约三十年。他重视纲常..

南社

桐城派

清代散文流派,康熙时方苞开创,刘大櫆、姚鼐等又进一步发展。他们都是桐城人,故以为名。但后来桐城派作家不尽是桐城人。他们主张学习《左传》、《史记》等先秦两汉散文和唐..

肌理说

清中叶翁方纲的论诗主张。他说“为学必以考证为准,为诗必以肌理为准”。又说:“义理(思想意义)之理,即文理(组织结构)之理,即肌理(学问材料)之理也。”他把思想意义与组织结..

性灵说

清代袁枚的论诗主张。他吸取明代公安派的理论加以发展,主张直抒胸臆,辞贵自然;要有独创性,写个人灵感,“性情遭际”。他反对以程朱理学来束缚创作,他不满“温柔敦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