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评论词、词人、词派以及有关词的本事和考订的着述。宋元以来,作者颇多。自宋代王灼《碧鸡漫志》至近代潘飞声(兰史)《粤词雅》,凡六十余种。近人汇辑《词话丛编》收罗颇富。(2)元明说唱艺术的一种。有说有唱。长篇有明代诸圣邻的《大唐秦王词话》等。也有短篇,如《清平山堂话本》中的《快嘴李翠莲记》。1967年在上海嘉定出土的明代成化间的词话丛刻木《新编全相说唱足本花关索出身传》等十六种,是今见最早的词话话本。亦有认为词话即“鼓词”者。(3)明人称夹有诗词的章回小说为词话,如《金瓶梅词话》等。
为您推荐
(1)指唐宋人用文言写作的短篇小说。以其情节奇特、神异,故名。始自唐人裴铏短篇小说集《传奇》。唐人小说多为后代说唱和戏剧所取材,故宋、元戏文,诸宫调,元人杂剧,明清戏..
戏曲名词。元杂剧剧本结构的一个段落。每戏多为四折,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一个整套,一韵到底。一折和现代话剧的一幕作用相近,但不限于一时一地。明清传奇一般分作..
记录曲牌体式、唱法的书。体例各别,或列举不同曲牌的定格并选曲词为例,注明平仄,供人依谱填写曲词。如明初朱权的《太和正音谱》。或兼注工尺、板眼,供人依谱填词编曲,亦..
作曲所用之韵。与词韵异。词韵仅分十四部,北曲韵为十九部,并取消入声字,把入声字归入平上去三声。元代周德清《中原音韵》最通行。南曲有沈乘《韵学骊珠》,分为二十一部,..
元明以来南北曲、小曲、时调等各种曲调名的泛称。各有专名,如《山坡羊》、《点绛唇》、《挂枝儿》、《转调货郎儿》、《叠落金钱》、《银纽丝》等。总数多至数千个。每一个曲..
即“犯调”。南曲曲牌的一种体式。自同一宫调或属于同一笛色的不同宫调内,选取不同曲牌的各一节,联为新曲。集同宫调曲为犯本宫,异宫调相集称为犯别宫。集曲都另立新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