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1)长篇小说中的一种结构。通常放在小说故事开端之前,以引起正文。金圣叹删改《水浒传》,合并原本的引首和第一回为“楔子”,并解释说:“楔子者,以物出物之谓也。”就是以甲事引起乙事之意,实与话本中的“入话”相类。(2)戏曲名词。元杂剧在四折之外所增加的短的独立段落。或放在最前面,为剧情的开端;或放在折与折之间,以衔接剧情,与现代戏曲的过场戏相似。每本杂剧只用一楔子,用两楔子者很少。楔子所用曲牌多为北曲“仙吕宫”的《赏花时》或《端正好》。

为您推荐

曲牌

元明以来南北曲、小曲、时调等各种曲调名的泛称。各有专名,如《山坡羊》、《点绛唇》、《挂枝儿》、《转调货郎儿》、《叠落金钱》、《银纽丝》等。总数多至数千个。每一个曲..

集曲

即“犯调”。南曲曲牌的一种体式。自同一宫调或属于同一笛色的不同宫调内,选取不同曲牌的各一节,联为新曲。集同宫调曲为犯本宫,异宫调相集称为犯别宫。集曲都另立新名,通..

换头

(1)一般指词的下片首句和上片首句句法的不同,又称“过变”。但换头是为了乐曲过拍后另起一头,原非单从字句定格出发,所以有时也包括上下片句法相同的在内。(2)曲牌的一种体式..

杂剧

北曲

宋元时北方戏曲、散曲所用各种曲调的统称。与“南曲”相对。大都渊源于唐宋大曲、宋词和北方民间曲调,并吸收了金元曲调,在元代最盛行。依周德清《中原音韵》用韵,无入声。..

南戏

又称“戏文”。宋元时用南曲演唱的戏曲形式。由宋杂剧、唱赚、宋词以及里巷歌谣等综合发展而成。明代祝允明《猥谈》:“南戏出于宣和之后,南渡之际,谓之‘温州杂剧’。”徐..

南曲

宋元时南方戏曲、散曲所用各种曲调的统称,与“北曲”相对。在唐宋大曲、宋词和南方民间曲调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盛行于元明。用韵以南方(今江浙一带)语音为标准,有平上去入四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