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是一部家喻户晓的浪漫主义神魔小说,它的成书也经历了一个长期在民间传说的演变过程,所以大家要先了解取经故事的演变和《西游记》的成书及其作者。
其次,要掌握《西游记》三个部分的内容:(1)第一部分一至七回,写孙悟空的出身和大闹三界的故事,为下文描写取经路上惊心动魄的战斗作准备和铺垫;(2)第二部分八至十二回,写唐太宗入冥,交代取经故事的缘起,是一三部分间的过渡;(3)第三部分十三至一百回,写师徒四人历经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是小说的主体。
此外,关于《西游记》,大家要重点掌握这几个问题:一、孙悟空的形象和《西游记》的时代精神而;二、《西游记》的现实性——世态人情与世俗情怀;三、《西游记》的艺术魅力——奇幻与奇趣
1.孙悟空形象的特点
人物形象是小说艺术创造的中心,对于《西游记》来说也是如此。《西游记》主要写了取经路上的 师徒四人,这四人中主角就是孙悟空。孙悟空的形象,无论本领还是品格,都是一个超凡入圣的理想化英雄的形象。这个人物有这样一些特点:
(1)他是一个来历不凡、聪明机智、神通广大的人物;
(2)他是一个蔑视皇权和封建等级观念的反抗性极强的人物;
(3)他是一个积极乐观、勇敢无畏、不怕困难、敢于斗争的人物;
(4)他是一个善恶是非观念十分鲜明的人物。
2.孙悟空思想中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
孙悟空是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神魔形象,但同时又折射出明代中叶以来社会思潮和社会生活。
(1) 孙悟空与封建等级制度相对立的“强者为尊”思想,是带有新的时代特色的市民意识的表现。孙悟空的意识里有着强烈的“强者为尊”的思想,这种思想是同封建等级观念相对立的,这明显的带有新的时代特色的市民意识。
(2) 孙悟空要求自由自在、无拘无碍的生活,要求对人和人的才能的尊重,也与当时出现的对人的个体价值与人格的肯定这样的自觉意识有关。孙悟空不能忍受任何屈辱,要求对人和人的才能的尊重,这种要求“重贤”的思想,也与当时开始出现的对人的个体价值与人格的肯定这样的自觉意识有关,而这又是和“强者为尊”的思想一脉相通的。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